广西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青春 > 正文

在青苗志愿成长营里培育时代青苗力量

2025年08月18日 17:44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通讯员 谢日源 陈聪 编辑:曾容英

夏日邕城,“红马甲”孩子在邕江边拾捡垃圾,稚嫩小手传递环保理念;社区非遗课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教孩子们绘邕剧脸谱,传统文脉在指尖流淌;消防科普馆内,“小小消防员”演练灭火,消防安全意识在实践中扎根……这是南宁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青苗志愿成长营”七彩假期的生动场景。

今年暑假,南宁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聚焦社区困难家庭子女及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子女看管困难现状,以“靶向式、立体化、全方位、可持续”四维育人模式,打造南宁市青苗志愿成长营,通过18场公益课堂、5场志愿服务及课外研学实践,为318名“小青苗”铺就浸润志愿精神的成长之路。

“小青苗”们正在听战斗英雄农有玉现场讲述当年的故事。

“以前暑假孩子一个人在家,总担心安全问题,现在送到成长营,不仅有人管,还能学东西!”快递小哥李师傅的话道出了许多新就业群体双职工、困难家庭家长的心声。青苗志愿成长营的起点,正是对青年家庭“急难愁盼”的精准回应。

8岁的孙钰曾因性格内向很少参与集体活动,成长营的老师发现后,特意安排她加入“小主持人培训”课程。如今的孙钰不仅活泼,还主动报名担任南宁共青团纪念馆青少年志愿者讲解员。“孩子敢说话了,还懂得照顾人,这是我们最惊喜的变化。”孙钰妈妈在课程反馈表上写道。

精准对接需求方能精准助力成长。协会以“靶向思维”破解服务难题,让关怀落到实处,让需要帮助的青少年都能感受温暖。

“原来博物馆里藏着这么多的民族故事!”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小桂花”志愿服务阵地,青苗成长营的营员们正开展“文物里的红色故事”研学活动。“红色教育与科学实验结合,孩子记得牢。”广西大学化工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带孩子们用蓝晒工艺将革命文物图案定格在纸扇上,青年志愿者张菊香的感悟道出资源融合的育人魔力。

“小青苗”们正在学习勾勒非遗脸谱。

资源高效流动与深度融合,让育人阵地从课堂拓展至自治区博物馆、南宁共青团纪念馆、消防基地、邕江河畔等多元场景,形成“处处是课堂、时时能育人”的格局。协会以青年社会组织优势激活资源效能,让各方力量拧成育人“一股绳”,为青少年成长注入多元养分。

几次非遗课堂,“小青苗”们留下了剪纸、邕剧脸谱、漆扇等200余件作品,这里面藏着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邕江河畔,“小小志愿者”清理杂物,践行“保护母亲河”的净滩承诺;红色思政讲堂里,邀请到战斗英雄农有玉现场讲述当年的故事,让红色基因入脑入心。青苗志愿成长营“五维一体”课程体系以文化传承、安全自护、思想引领、志愿服务、综合素养为养分,滋养青少年全面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