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 > 现场直击 > 正文 |
“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特别报道⑥丨探访三将军殉职纪念塔和八百壮士墓 |
2025年08月19日 08:3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李勤虹 |
|
(王靖/制图) 【现场探访】 80多年前,他们与桂林共存亡——探访三将军殉职纪念塔和八百壮士墓 夏日,桂林市七星景区普陀山博望坪,桂花树与枫树林中蝉鸣阵阵。 三将军殉职纪念塔静静耸立,抗战时期为保卫桂林牺牲的三位将军和八百壮士长眠在这里。 这片绿水青山,留存着600多年前徐霞客的足迹,也浸润着80多年前桂林保卫战中国军民的热血。
三将军殉职纪念塔和八百壮士墓全景。 视频摄制: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覃显钧 一 1944年,日寇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豫湘桂战役。桂柳会战打响,而桂林保卫战,就是这场会战里的关键之战。 这场仗打得有多惨烈?后人说,它和昆仑关战役并称广西最残酷的对日抗击战。 日寇兵力数倍于中方,且配备飞机、坦克、大炮等重火力。中国守军顽强抵抗,利用南方喀斯特天然岩洞构建防御工事,与日军展开拉锯战、巷战,迟滞了日军南下的步伐。 如今,七星山、铁封山、象鼻山等处留存的碉堡、炮兵阵地与岩洞掩体,依然在诉说着当年战争的惨烈。 中国守城的三位将军用生命谱写壮歌,山河为之动容。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告别临产妻子,留书“桂林存我存,桂林亡我亦亡”后毅然赴任,突围重伤留下绝笔书“自杀成仁,以免受辱”自戕殉国,终年51岁;131师师长阚维雍率部镇守城北,久战无援时从“断头不做降将军”题诗明志并举枪殉职,终年44岁;31军参谋长吕旃蒙践行“愿与桂林共存亡”誓言,与敌人肉搏,因寡不敌众身中数弹牺牲,终年39岁。 世人皆知上海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而桂林保卫战中同样涌现出八百壮士。 1944年11月7日,日寇向坚守七星岩的中国守军阵地猛攻,以大炮将战士们逼入洞穴,丧心病狂地施以燃烧弹、毒气弹。中国守军除10余人从七星后岩冲出,其余全部牺牲。桂林市七星景区女子导游班班长刘莉讲述至此,声音哽咽:“许多战士牺牲时仍保持战斗姿态,举枪呈跪射状。”
八百壮士牺牲的七星岩洞入口。
讲解员在七星岩洞内讲述八百壮士的英勇事迹。 抗战胜利后,政府收殓出820多具烈士遗骨,与三位将军葬于博望坪。 如今,三将军殉职纪念塔和八百壮士墓前,常年有人前来凭吊。点点香灰,默默诉说着对英烈的缅怀。 二 民族英雄,永远值得尊崇。 新中国成立后,桂林保卫战牺牲的三位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各级政府对三将军殉职纪念塔和八百壮士墓等纪念设施的保护持续推进:1984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升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9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七星景区内的花桥,横跨漓江支流小东江,始建于宋代。两岸树木葱茏,盛夏景致恰如宋代诗人方信孺笔下“满溪流水半溪花”。1944年,这座古桥毁于日寇炮火,1965年修复重建。它带着硝烟后的新生,成为桂林城中连接自然景致与红色记忆的独特地标。 穿过花桥,百年三角枫、香樟树浓荫环绕,可达桂林烈士纪念碑广场。“碑立枫林间,为的是借枫叶坚毅之喻寄追思。”七星景区管理处经营销售部经理林成军告诉记者,为铭记英雄,2016年桂林市委、市政府在此新建广场;同年,三位将军的坟墓、八百壮士墓以及纪忠亭也完成修缮。 七星景区的红色版图不断拓展,包括三将军殉职纪念塔和八百壮士墓、陈光烈士纪念碑、桂林烈士纪念碑、七星岩等共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采访当日,恰逢七星区东江街道羊角山社区、漓江社区党员干部来到这片安葬着忠魂的土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他们的承诺掷地有声:“守护好这段珍贵的历史,守护好居民的幸福生活!”
市民、游客认真了解桂林保卫战历史。
瞻仰八百壮士墓。 三 600多年前,徐霞客的火把曾照亮七星岩壁,记钟乳石笋为“飞凤垂翅”,彼时的岩洞,有大地秘藏的诗行。 80多年前,日寇以燃烧弹、毒气弹攻击七星洞,800多名壮士倒下。壮士们也许不识何为“飞凤”钟乳石笋,但知道要誓死守护这座钟灵毓秀的城市。 山水无言,然非无声。今日七星岩,青石碑前绿荫环绕,与不远处徐霞客雕像的衣角交相呼应——那位曾为山水写传的旅人,不会想到,他走过的岩洞有一天会成为热血浸染的阵地;而那些在硝烟中倒下的将士,也许不会想到,胜利之后,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无数人带着孩子来这里,指着墓碑说:“你看,他们就是保卫我们家园的民族英雄!” 66岁的阚超是阚维雍将军长孙。1983年清明,他随父亲阚培松从沈阳到桂林祭祀,详细了解祖父当年坚守桂林抗击日寇的事迹。阚超坦言,祖父的精神早已融入家风:“他教会我们,家国大义从不是空谈。”如今,他常向晚辈讲述这段历史,“爷爷那一代人用血肉筑起长城,今天的年轻人应当用知识、创新和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从游人如织的七星岩,到漓江畔的科创园区,一个充满文旅魅力、创新活力的桂林,正闪耀在世人面前。其发展与崛起,就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 【对话】 深挖桂林抗战历史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记者:桂林保卫战在抗战历程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凌世君:1944年的桂林保卫战,是豫湘桂战役中极具战略意义与精神象征的一战。当时,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调集重兵进攻桂林;中国守军与民众依托喀斯特山地的天然屏障,构筑起防御工事,展开殊死抵抗。 这场战役中,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将士们以血肉之躯抵挡装备精良的日军,虽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城破,但迟滞了日军进攻贵州、威胁重庆的步伐,为后方战略调整争取了宝贵时间。其壮烈之举,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 如今,桂林保卫战留下的防御工事遗址与烈士陵墓,是铭记历史、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提醒着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记者:桂林对抗战遗址(旧址、遗迹)的保护,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尹文军:桂林抗战文化遗存资源丰富,类别多样。目前6个城区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处59个点,涵盖政治、文化、军事、教育机构、抗战工事、名人旧居、烈士纪念设施、摩崖石刻等多种类型。 近年来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提升文保级别,如广西省立艺术馆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林抗战名人旧居、桂林抗战摩崖石刻、秧塘飞虎队指挥所旧址等5处升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三将军殉职纪念塔和八百壮士墓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13处抗战文物列入广西第一、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二是加强修缮利用,完成广西省立艺术馆等旧址修缮,李济深旧居等通过陈列展览对外开放。 三是建设19处抗战文化标识,以雕塑形式彰显历史文化元素。同时,文博场馆建设进展明显: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新馆、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等建成开放。 记者:为保护好、运用好桂林抗战遗址(旧址、遗迹),建议从哪些方面加强? 凌世君:保护利用桂林抗战遗址(旧址、遗迹)需从多维度系统推进。首先应完善制度保障,出台地方性法规,由政府主导统筹,联合历史、文博、文旅等多学科专家整合资源,实现保护开发的规范化、有序化。 在载体建设上,一方面规划建设中国抗战文化纪念馆,打造集收藏、展览、研究于一体的高水准独立场馆;另一方面建设“桂林抗战文化城”遗址景观公园,通过微缩模型全景呈现当年文化机构、名人故居等风貌,重现历史场景。 深化文旅融合,将遗址资源转化为影视、实景演出等精品创作,借鉴成功案例打造大型实景剧,生动展现全民抗战图景;创新推出城市漫步的方式,向市民和游客推介旧址和遗迹,深化对桂林抗战历史的认知。 此外,运用全息投影、裸眼3D等科技手段复原历史场景与名人事迹,通过影像、动漫等形式扩大传播覆盖面,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时代语境中得到更鲜活的传承。 【大学生看抗战】 广西师范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黄春红: 把担当作为人生信条 桂林七星景区,我去游玩过多次,却不知道这里藏着一段悲壮的抗战故事。 缓缓登上石阶,来到普陀山博望坪。抗战期间为保卫桂林牺牲的三将军与八百壮士,就长眠在这里。 1944年,日军对广西发动第二次侵略,桂林保卫战的硝烟骤起。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131师师长阚维雍、31军参谋长吕旃蒙三位将军,在城防生死局中,书写铁血担当。陈济桓主动请缨,亲临前线指挥至最后一刻,壮烈殉国;阚维雍率部镇守城北,久战无援、身陷重围时举枪殉职;吕旃蒙与敌人肉搏,因寡不敌众身中数弹,在德智中学附近牺牲。而坚守七星岩的中国守军,被日军用毒气弹攻击,几乎全部阵亡。抗战胜利后,政府收殓出820多具烈士遗骨,与三位将军葬于此并立碑。 我站在三将军殉职纪念塔和八百壮士墓前,书本上所写的“牺牲”二字是如此具体、真实,沉甸甸地坠在心头。 为了保卫这片土地,面对人员数倍于己、装备远优于己的凶敌,先辈坚持守土有责,以血肉之躯筑起防线,不惜以身殉国。什么叫担当?这就是担当。 铭记这段历史,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我将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把担当作为人生信条,在民族复兴伟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言】 站在三将军殉职纪念塔和八百壮士墓前,我深深地感受到家乡的抗日壮歌如此震撼人心。身为媒体人,更感到责任重千钧。我既要忠实记录,更要创新传播,让英雄故事扎根人心,使精神之火永不熄灭、代代相传。 ——桂林市七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秦熙 我讲解三将军和八百壮士的抗战故事已有21年,每次讲解,都有新的感悟。我在这里不只是复述历史,更要架起英雄精神之桥,让聆听者深刻铭记80多年前英烈浴血、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立足岗位,矢志民族复兴伟业。 ——桂林市七星景区女子导游班班长刘莉
2025年8月19日报纸版面。 点击查看“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特别报道专题。 相关链接: “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特别报道①丨探访钦州市钦北区板城镇抗战名村 “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特别报道②丨探访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 “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特别报道③丨探访昆仑关战役旧址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