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桂声网评·广西云三连评 > 正文

影视为媒,让广西文旅从“借光”到“发光”丨广西云三连评③

2025年08月22日 11:34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桂声平 编辑:邓色迎

当《龙骨焚箱》《声色犬马》等剧带火武鸣敢亮屯溶洞、南宁邕江大桥等取景地,广西正从“天然摄影棚”升级为“文旅内容工厂”。“影视+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广西带来短期流量,更成为其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这一动能首先体现为产业升级。微短剧以轻量化、快节奏、高流量的特性,与传统文旅形成互补。南宁通过政策激励、基地建设、企业扶持,推动影视生产从“外景地租赁”走向“内容生态构建”,带动就业、激活场景消费,实现文旅从“靠资源”到“靠内容”的转型。

其次,深度融合重构了文旅体验维度。影视IP将广西的山水、桥洞、老街、节庆转化为故事场景,推动旅游从“打卡拍照”走向“沉浸叙事”。如《绣缘》联动广西传统节日“三月三”民俗,《飞虎乘风》融入广西元素,实现文化从“静态展示”到“可参与体验”的跨越。

穿着古装的女子在柳州市市民广场的水边,与紫荆花合影。广西云-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 摄

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需破解“流量昙花一现”的难题。广西的答案是以市场为主体、政策为引导、文化为内核,构建“选题-拍摄-传播-转化”全产业链,推动景区从“借剧引流”走向“因剧升级”。

可见,“影视+文旅”绝非简单叠加,而是生态重组。当山水成为剧本、文化成为主线、流量变为“留量”,广西正以影视为媒、产业为基,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高质量发展新路。这不仅是一次产业创新,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讲述地方”的时代试验。(桂声平)

热剧“搭台”,广西小众景点“唱戏”出圈丨广西云三连评①


从“拍在广西”到“留在广西”丨广西云三连评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