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致敬2025八桂楷模 > 要闻聚焦 > 正文

榜样引领征程 精神映照八桂

2025年08月25日 09:15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郭骞

新闻眼榜样如炬,照亮征程;精神如泉,滋养初心。
在时代奔涌的浪潮中,总有一些身影挺身而出,以担当诠释使命,用行动铸就不凡:从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卢文祥深耕田间的科研坚守,到荔浦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熊碧芳用爱点亮特殊儿童的成长之路;从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滩河保护站龙道山护林点负责人黄通甫与青山为伴的默默守护,到崇左市大新边境管理大队硕龙边境派出所德天女警先锋队戍边卫国的铿锵身影,再到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航空轮胎项目研发团队攻坚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他们,用智慧浇灌理想,用奋斗镌刻荣光,在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征程上书写精彩答卷。
“八桂楷模”的先进事迹,正化为激荡人心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八桂儿女以团结之姿奋进、以砥砺之态前行,努力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甘当“孺子牛” 只为“中国芯”

初秋的柳城县,连绵起伏的甘蔗林如绿色海洋,在微风中翻涌着层层绿浪,默默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甜蜜故事。

在县甘蔗研究中心的试验田,一个头发花白的身影穿梭其间,不时俯下身,细察每一株甘蔗——他就是64岁的老主任卢文祥。作为桂柳系列甘蔗新品种的创始人、明星蔗种“桂柳05136”的主要研发者,即便退休了,他依然坚守在甘蔗育种一线。

1991年,卢文祥初到甘蔗研究中心。彼时,从国外引进的蔗种“水土不服”严重,产量、糖分、宿根性等表现欠佳,柳城甘蔗尤为突出。卢文祥深知,若要甘蔗产业发展好,必须培育出自己的优良蔗种。

2003年,他毅然启动自主育种计划。“甘蔗良种培育是个系统工程。”他说,一个优良品种,需集齐耐旱、耐寒、高产、高糖等20多个优良性状,且甘蔗基因体系复杂,杂交后代广泛分离,传统育成一个品种要10到15年,还不能保证一定成功。

点击阅读更多


守山20载 初心不改

晨曦初露,露珠压弯草尖。53岁的黄通甫背着巡护包、肩扛护林杖,身影悄然隐入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道山护林点的苍莽林海。

二十载寒来暑往,他携妻子累计徒步近20万公里,用脚步丈量着2.5万多亩山林——这片八桂大地最大的水源林区,也是银杉、鳄蜥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宝库。

龙道山护林点地处保护区腹地,山高路险,人迹罕至。2006年,初来乍到的黄通甫面对的是无水无电的艰难处境,仅有一条蜿蜒的砂石路连接外界。严冬冰雪封途,酷夏暴雨如注,通信时断时续。然而,他却在此扎下了根。

“守着它们,心里踏实。”多年驻守,黄通甫对这里的每道沟壑、每棵古树都了如指掌。成家后,他与同为护林员的妻子安家于此,简陋站房成了守护这片森林的前沿哨所。

点击阅读更多


特殊孩子的贴心妈妈

1999年,21岁的熊碧芳顶着家人反对,从家乡富川来到荔浦,在借用的教室里创办了当地首所特教学校——荔浦市特殊教育学校。

开学时,她攥着钥匙,身后是9名听障学生。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她既是老师又当“妈妈”:手把手教孩子穿衣、吃饭、如厕;深夜怀抱哭闹学生哄睡;带病童就医彻夜陪护,被家长称为“特殊孩子的贴心妈妈”。

2003年,一场洪水冲垮校舍。校舍没了,孩子们上学怎么办?熊碧芳四处筹款重建校园。2005年,她用募捐及争取的上级配套资金建成教学综合楼,首次招收智力障碍学生。

为帮助8岁脑瘫患儿小罗走路,她查资料、做康复训练,历时半年搀扶他迈出人生第一步,并由此开创“康教结合”模式。面对听障学生小孟想上大学的梦想,她奔走筹措学费、联系特校,下班后义务补课,最终助其考入大学,迄今已有6名听障学生圆了大学梦。

点击阅读更多


柔肩担责 铁骨守边

清晨的阳光洒在德天跨国瀑布的水雾上,身着藏蓝警服的德天女警先锋队队员们已整理好4公斤重的警用装备,开始了一天的巡逻。

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她们,步伐有力地穿梭在熙攘的游客中,帽檐下的目光既坚毅又温柔——这里是中越边境的旅游合作区,每年900多万游客从五湖四海涌来。而她们,是守护这里的“蓝玫瑰”。

“警察同志,我的孩子不见了!”一阵带着哭腔的呼喊,突然刺破喧闹。

这是一位东北阿姨的求助。队长杨欢一边迅速联系景区广播,一边轻声安抚,同时发动“平安德天”群防队员迅速展开搜寻。

点击阅读更多


攻坚克难 为国铸器

航空轮胎,作为飞机起降安全的生命线,其技术壁垒极高,全球仅十余家企业能涉足,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桂林蓝宇航空轮胎研发团队勇闯航空轮胎“业界无人区”,冲破垄断壁垒。

2024年,团队接下空客A320轮胎研发取证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联合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4家顶尖机构组建国家级创新中心,在结构设计、配方优化等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香丽介绍,团队历经32个方案迭代、140条轮胎的极限测试,以惊人毅力攻克民用航空子午胎技术。

“仅用6个月便完成适航取证的全过程,刷新行业纪录。”高香丽说,2024年11月,团队研制的A320子午线轮胎在桂林两江机场腾空而起,试飞圆满成功,实现我国民用航空子午线轮胎“零的突破”。

点击阅读更多

报纸版面截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