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桂声网评·广西云三连评 > 热点时评 > 正文

别用“吸烟有害”的尺子去丈量鲁迅丨广西云三连评②

2025年08月26日 11:36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桂声平 编辑:苏文清

绍兴鲁迅纪念馆那幅“鲁迅夹烟”墙画,近日被投诉了——理由是“会误导游客室外抽烟”。事件看似投诉人在为公共健康着想,可细究下来,却是历史人物符号化遭遇了解读困境。

首先,鲁迅手里的烟不是广告,而是历史。从照片到版画,从课本到邮票,这支烟伴随鲁迅的形象已百年。纪念馆只是把大家熟悉的符号放大,让参观者一秒“入戏”。经典形象不是任人揉捏的黏土,它有自洽的历史语境,谁也无权用当代偏好去裁剪。

图源:绍兴鲁迅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其次,历史人物不是道德模特。抽烟在今天被贴上“不健康”标签,但放在鲁迅的时代,不过是寻常习惯。若因“今人不喜欢”就否定,那钱学森的烟斗、乃至李白的酒杯,是不是都得撤下?历史的价值在于真实,而非“无菌”。用今天的滤镜去审判昨天,只会得到一个被漂白却失血的空洞人偶。

再者,当代年轻人没那么脆弱。投诉人孙女士担心一支画出来的烟就能诱发“室外聚集吸烟”,未免低估了公众的判断力。真正的青少年吸烟动因更多源于好奇心理、同伴影响、家庭环境等复杂现实因素,一张“打卡墙”的影响力实则相当有限。

公共资源宝贵,不应成为个人审美或道德洁癖的橡皮擦。如果每一次“我不舒服”都能撬动场馆改陈,那博物馆将沦为情绪投票现场,历史叙事也会碎成一地鸡毛。纪念馆不妨贴一句温馨提示:“鲁迅吸烟属历史行为,请勿模仿”,既尊重史实,又尽提醒义务,比动辄撤换来得体面。

让鲁迅继续夹着烟,也让大家继续清醒地知道:历史不是用来迎合当下的,它是用来照见我们为何走到今天的。(桂声平)

“为鲁迅点烟”:是文化致敬还是不良引导?丨广西云三连评①

从“鲁迅夹烟”之争,读懂治理的智慧丨广西云三连评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