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八桂国防之窗 > 系列网评 > 正文 |
“鲁迅抽烟”不必换成“鲁迅握拳” |
2025年08月26日 23:22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苏翠霞 |
|
近日,绍兴鲁迅纪念馆一面展示鲁迅抽烟形象的网红壁画引起了不小争议。起因是8月22日,控烟志愿者孙女士通过“浙里办”平台投诉,认为这幅放大版的墙画可能对公众产生误导,建议将其改为鲁迅握拳的形象。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对此回应:景墙落成至今已有22年之久,是鲁迅故里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来绍兴的重要打卡地。鲁迅故里景区始终坚持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不轻易改变鲁迅故里在广大游客中的既有形象。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理解,投诉者对公共环境和青少年健康关心的初衷是善意的,但初衷良好并不必然等同于观点合理,若因顾虑当下的公共健康理念而试图修改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实则是对历史本身的一种简化甚至遮蔽。 正如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秘书长卓光平在回应中强调,该墙画所呈现的是“生活化的鲁迅”,是受到大众广泛认同和喜爱的形象。“我们不应当将鲁迅过度神圣化、战士化。”壁画形象恰恰是鲁迅立体形象的展现,更体现的是其以抽烟“对抗疲惫、坚持写作”的精神。 鲁迅的精神价值,并不在于他是否完美无缺,而在于他在文学、思想与文化批判方面的巨大贡献。我们敬仰的,是他犀利的文笔、深邃的思想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担当。将他与“民族魂”相系的,是他的精神遗产,而非个人习惯。诚如网友所说,谁会因为保护动物就不许武松打虎,酗酒带来负面影响就不准提李白爱喝酒呢? 学习历史人物,贵在全面、客观而真实。我们既要看到他们的成就与贡献,也应当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局限。一味地将历史人物完美化、纯洁化,反而可能让年轻一代觉得他们高高在上、不可企及,从而削弱其作为精神榜样所能起到的引领作用。 因此,与其纠结于抹去鲁迅手中的烟,不如思考如何更好地诠释这缕烟雾背后的时代与人物。纪念馆完全可以在此处增设一个解说牌,寥寥数语,讲述鲁迅的工作习惯、健康情况及其历史背景,引导观众辩证看待。保护青少年最好的方式,是给予他们相信真实、理解复杂的能力,而不是为他们营造一个无菌的、剔除了所有历史细节的真空环境。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