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青春 > 正文 |
2025年广西青少年活动中心暑期公益夏令营圆满落幕 |
2025年08月29日 18:26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曾容英 |
|
2025年8月18日至22日,由广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的“智慧无限创想未来”2025年暑期公益夏令营在广西团校成功举办。本次夏令营专为新就业群体的未成年子女打造,以“人工智能知识科普、民族团结教育、安全教育”为核心,通过“校内授课+校外研学”相结合的形式,为100名营员带来人工智能知识科普课堂、心理健康辅导、民族文化探访、消防体验等丰富课程,让孩子们在趣味学习与实践探索中度过充实暑假。 探秘AI科技,点燃创新梦想 在涵盖AI应用与机器人知识的“科技启蒙课堂”中,主讲老师围绕人工智能原理展开教学,不仅现场示范如何使用AI制作符合需求的照片、展示机器人还原魔方的过程,还演示了无人机操控拍摄,一系列丰富的互动环节深入浅出地解析了AI知识,课堂互动氛围活跃。
营员与机器狗近距离互动。主办方供图 随后,营员们前往广西工大机器人探索中心进行研学,通过讲解员的讲解,营员们跃跃欲试。 “老师这机械臂好大哇!”“老师我会用这个!”营员们指着现场的机器人激动地说。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近距离观察机械臂精准运作、观看舞蹈机器人卡点表演,亲身参与格斗车竞技以及MakeX赛事,将抽象的科技知识转化为具象体验。这场亲身体验的研学经历更是激发了营员们对科技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实践中感受科技魅力,播下科学探索的种子。 在广西科技馆“解码AI拥抱未来——人工智能科普展”中,营员们系统了解AI在医疗诊断、智慧教育、智能农业等领域的创新成果,通过趣味互动深化对科技的理解,民族自信心与科学探索热情在心中悄然萌芽。 探寻文化资源,厚植民族情怀 围绕民族团结教育,夏令营设计系列文化浸润活动,助力营员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在“石榴籽一家亲”主题课堂中,主讲老师以古典戏法为切入点,结合多媒体课件,从炎黄时代的民族交融讲到新时代的民族团结实践,通过互动讨论引导营员理解“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营员们沿着“广西古代文明陈列——汉代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驻足观赏距今80多万年的史前手斧、纹饰精美的翔鹭纹铜鼓、造型矫健的西汉大铜马,聆听广西在汉代时期作为海上丝路重要枢纽的贸易故事,触摸广西文明的厚重底蕴。
营员参观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主办方供图 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千年铜鼓的回响、壮族绣球的吉祥寓意、花山岩画的神秘符号、侗族织锦的精湛工艺,让营员们直观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不少营员还主动参与互动体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沉浸式体验中愈发浓厚。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健康成长 针对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安全监护薄弱问题,夏令营构建“全维度安全守护体系”,开展心理健康、反校园欺凌、反诈、应急救护、消防教育等专题培训。 在心理健康主题教育中,主讲老师通过情绪管理理论讲解、生动小故事分享及互动体验,帮助营员掌握情绪调节技巧,轻松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在反诈主题教育中,主讲老师采用“魔术+游戏”形式开展反诈教育,借助趣味魔术揭示毒品危害,通过井字棋游戏模拟“落入骗局”场景,同步拆解诈骗套路,让营员清晰识别网络诈骗手段。 在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中,主讲老师通过讲解防校园欺凌知识,引导营员树立法律意识;在“应急救护通识课”上,主讲老师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传授应急救护技能,围绕心肺复苏、AED使用等常见急救场景,详细讲解了急救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营员学习心肺复苏术。主办方供图 在南宁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研学中,营员们学习了火灾预防常识及发生火灾时的注意事项等消防安全知识,并体验了查找火灾隐患、模拟119报警、火灾逃生模拟演练以及真实火焰课堂。 为保障夏令营各项课程有序开展、为营员提供贴心陪伴与服务,广西青少年活动中心同步招募了20名志愿者全程参与。志愿者负责协助完成营员签到引导、课堂纪律维护、研学途中安全守护、活动物料分发等工作,无论是机器人课堂上帮孩子们调试设备,还是在外出研学期间组织秩序,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为100名营员的五天成长之旅筑牢服务保障。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