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暖心民政在行动 > 最新资讯 > 正文 |
合辑 | 暖心民政在行动 |
2025年09月16日 09:07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黎莹莹 |
|
在南宁市一家养老院,老人们在护理员带领下倾情合唱,其乐融融。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覃文武 摄 暖心民政,暖在“一老一小” 聚焦老年人所需、所急、所盼,提供更加可感可及可靠的养老服务。 《行动计划》提出,聚焦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开展“八桂颐养”行动。 譬如,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培育发展200个以上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400个以上农村“家门口”养老服务站,让老年人实现就近就便养老。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扩面提质增效,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1000个。 2026年起,将按照人均每月200元的标准,为全区70岁及以上低保失能的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 首次明确提出养老机构可以设立“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家庭照护单元; 首次提出实施“八桂银铃守护”志愿服务专项行动; …… “到2027年,实现‘老有所为’渠道更加畅通、‘老有所学’资源更加丰富、‘老有所乐’舞台更加多彩。”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潘志武表示。
志愿者走进敬老院看望老人。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何明华 摄 在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方面,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陈赤介绍,该委将聚焦普惠型养老服务优化,积极推动全区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率达100%,为签约养老服务机构入住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推进全区86.3%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切实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 牵手“童”行,微光成炬。 《行动计划》提出,聚焦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开展“牵手‘童’行”行动。
广西牵手“童”行公益行动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先进典型。(资料图片) 今年7月,广西牵手“童”行——万名“爱心家长”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公益行动,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先进典型。 “今后3年,广西将组织发动2万名爱心家长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结对帮扶。”潘志武介绍,“同时稳步提高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标准,建立自治区困境儿童关爱帮扶专项基金。”
合浦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工作人员给留守儿童做情绪疏导。(资料图片) 此外,根据《行动计划》,我区推动广西儿童福利院服务职能转型,推动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全区孤残儿童护理员持证资格比例要达80%以上。扩大市、县(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服务覆盖面,到2027年底市级机构覆盖率达到100%。 暖心民政,暖在救助帮扶 “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如何做到困难群众有困难能够及时主动发现、及时得到有效救助帮扶? “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预警监测,推动建成跨部门共享共用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对于城乡家庭基本生活困难和潜在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健全动态监测体系。”潘志武表示。 根据《行动计划》,聚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开展“‘救’在身边”行动。 我区将运用“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方式实时开展监测预警,加大对脱贫不稳定户、两年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体的兜底保障力度。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分类落实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政策,推动“政府救助+慈善帮扶”发展。 取消户籍地申请限制,全面推行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 “强化临时救助‘兜底的再兜底’功能。”潘志武解释,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人员,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在急难发生地按规定实施临时救助。建立健全主动发现、快速响应、个案会商“救急难”工作机制,对受突发公共事件或其他原因遇困的低收入人口,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临时救助。 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 比如,全面推行社会救助居住地申办改革。困难群众既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申请社会救助,也可以向经常居住地申请,有效解决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困难群众申办救助“多地跑”“折返跑”的难题。 又如,积极推广社会救助自助申请平台的应用,依托政府12345便民服务热线,畅通困难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用心用情用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做到“‘救’在身边”。 暖心民政,暖在充分保障 让真金白银投到群众急需之处。 “十四五”以来,我区已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0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亿元,重点投向养老、精神卫生福利、残疾人、公益性殡葬、儿童保护、社会救助等224个社会服务领域设施项目建设,全面覆盖民政服务核心场景。
“福康工程”为孤残儿童配置矫形器。(资料图片)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林石火介绍,“十五五”期间,我区将继续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渠道,加大对民政服务设施的投入和供给,持续推动民生保障提质增效。 暖心民政,财政资金保障实实在在。 自治区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罗长石介绍,我区将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资金超431亿元,以“真金白银”支持“暖心民政”三年行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落到实处! “2025年已统筹安排资金140亿元,未来两年再安排291.5亿元。”他说。 用政策“降负担”,让群众“享得起、用得好”民生服务。 “我区在养老床位、护理服务收费以及养老机构水价、气价、电价方面已制定实施相关优惠政策,努力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实惠服务。”林石火介绍,目前正在组织开展广西普惠养老服务收费管理政策研究,确保“普惠”属性落地见效,同时加快修订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政策,推动殡葬服务更好地体现公益属性本质。 暖心民政,暖在AI应用 人工智能赋能取得积极进展,民政服务对象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据了解,在人工智能赋能卫生健康服务发展方面,我区已发布2025年第一批10个“人工智能+医疗”示范场景清单,布局多个场景应用,试点成熟后全区推广。 “我们将同时谋划改革方案,打造医疗、医保、医药协同管理模式,构建智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暖心民政’行动中的具体应用。”陈赤表示。 《行动计划》提出,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开展“智‘惠’民政”行动。 突出“人工智能+民政”融合,丰富“一老一小”服务、基本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比如养老领域,涉及居家、社区、机构等场景,产品、设备、服务等要素,研发、制造、推广等过程,几乎是全周期的。
柳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展“大手拉小手 润心伴成长”儿童关爱帮扶进校园活动。柳州市未保中心 供图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从自治区民政厅了解到,我区正在建设民政智能中枢平台,2026年底前建成以自然人、法人为核心的民政主题数据库,完善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赋能“一老一小”服务—— 我区正在加快发展失能失智照护、情感陪护、健康管理、日常生活辅助等智能产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加强人工智能在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管理、心理健康分析、儿童康复、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赋能基本民生保障—— 根据《行动计划》,我区推进人工智能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运用,优化低收入人口经济状况智能量化分档。到2027年底建立不少于20项监测指标的预警机制。 赋能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 我区将开展“人工智能+”赋能社会组织全周期服务场景,提升信息化监管服务水平。推动互联网与殡葬服务融合发展,完善远程告别、网上祭扫、“数字追思”等服务模式。建立跨部门“身后一件事”联办机制,实现逝者死亡医学证明、户籍注销、丧葬补贴申领等事项“一窗受理、数据跑路、全程办结”。 “推动更多政策向民生汇集,更多资金向民生倾斜,更优服务向民生领域全覆盖。”自治区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区民政系统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推动“暖心民政”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到2027年底,民政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有效提升,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夯实民生根基。
广西部署开展“暖心民政”三年行动 开展“八桂颐养”行动、“‘救’在身边”行动、“牵手‘童’行”行动……9月15日下午,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久久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介绍《广西“暖心民政”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有关情况。 广西部署开展“暖心民政”三年行动。剪辑制作: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据了解,《行动计划》着眼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自治区层面对今后3年民政工作作出总体设计,提出22条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有温度有力度的重点政策举措,推动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落地落细,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更好体现党和政府的暖心关怀。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七个聚焦”“七个行动”:聚焦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开展“八桂颐养”行动;聚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开展“‘救’在身边”行动;聚焦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开展“牵手‘童’行”行动;聚焦满足群众基本社会服务需求,开展“事务有情”行动;聚焦发挥社会力量积极作用,开展“善行八桂”行动;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展“‘名’记乡愁”行动;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开展“智‘惠’民政”行动。 据统计,2024年广西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为981万人、占比19.57%,即将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广西民政部门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6万张,为9万多户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全区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院等9400多个,老年助餐点721个。
新闻发布会。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摄 在“暖心民政”三年行动计划里,我区将聚焦老年人所需、所急、所盼,提供更加可感可及可靠的养老服务。持续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培育发展200个以上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400个以上农村“家门口”养老服务站,让老年人实现就近就便养老。今年底前,我区将按照国家部署,为中度以上失能的老年人发放电子消费补贴券,进一步减轻老年人养老的经济负担。从2026年起,将按照人均每月200元的标准,为全区70岁及以上低保失能的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 《行动计划》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出了具体安排,“十四五”以来,已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0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亿元,重点投向养老、残疾人、儿童保护、社会救助等224个社会服务领域设施项目建设,全面覆盖民政服务核心场景。“十五五”期间,继续加大对民政服务设施的投入和供给,持续推动民生保障提质增效。 据介绍,为确保广西“暖心民政”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见效,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我区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资金超431亿元,以“真金白银”支持“暖心民政”三年行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落到实处。 广西“暖心民政”三年行动计划 广西出台“暖心民政”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着眼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自治区层面对今后3年民政工作作出总体设计,提出“七个聚焦”“七个行动”22条重点政策举措,围绕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社会救助、慈善事业、智“惠”民政等领域,推动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落地落细,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把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报纸截图。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