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实干为要 创新为魂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要闻聚焦 > 正文

点绿成金!人大代表联络站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2025年09月24日 10:21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通讯员 宁显坤 记者 佘鸿雁 编辑:王香菊

在南丹县芒场镇,层层梯田稻浪翻涌,万亩油茶林绿意盎然,金色烟田绵延起伏......这片土地正用“一粒米”“一叶茶”“一片叶”的产业实践,书写着“三产”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篇章,而人大代表的履职足迹,深深印刻在这条“点绿成金”的致富路上。

当地人大代表联络站召开民情沟通会。南丹县芒场镇人大 供图

“联络站+巴平米”:从粮仓到风景线

素有“桂西北粮仓”美誉的芒场镇,灵魂在巴平米。尽管米质优良,却长期受困于梯田细碎、机械化水平低、成本高等问题。巴平拉者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聚焦产业瓶颈,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推动巴平米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刚开始推广标准化种植,不少群众有顾虑,说种了一辈子地,还要别人教怎么种田?”县人大代表吴胜武回忆道。为打消群众疑虑,人大代表和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一线,现场示范,拿着测产报告跟农户算起经济账。当标准化种植的巴平米卖出翻倍价钱时,一位老农特意拉着吴胜武的手说:“信老吴,新技术真能多赚钱!”

产业规模起来后,代表联络站敏锐捕捉融合趋势,深入调研献策,推动“粮仓”变“景区”。依托“世界最美洼地梯田”——巴平梯田景区,代表们建议核心区连年打造稻田艺术画、油菜花海,拓展稻田功能。策划乡土美食节、巴平万亩梯田油菜花节、山地自行车赛、农民丰收节等活动,让示范区跃升为桂黔休闲旅游热点。

目前,芒场镇已建成5万亩巴平米绿色种植基地,成功创建自治区三星级绿稻花海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近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人次,直接带动872户示范区农户增收。

巴平米丰收。南丹县芒场镇人大 供图

“联络站+油茶产业”:荒山变金山

2019年,南丹县将油茶定为富民绿业。芒场镇人大乘势而为,积极创建世界白裤瑶(南丹)大健康产业园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油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通过引进广西正鑫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世界白裤瑶(南丹)大健康产业园,构建“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康养”生态循环链。驻站代表利用联络站设在企业的优势,充分发挥“代表+企业”双重身份作用,全天候开放接待茶农咨询,及时反映群众诉求。

在人大调研推动与政策扶持下,茶旅融合让昔日荒山焕发新颜。2020年以来,正鑫集团共完成投资13535.57万元,种植油茶4.2万亩,建成油茶精深加工产业园260亩、国家4A级景区2个,实现产值4920多万元,成为一个集油茶种植、林药间种、产品加工、森林康养、度假娱乐、文化体验、科普研学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于一体的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在云观天旅游景区,登上海拔1118米的观光台,油茶绿浪尽收眼底。

“联络站不仅帮我们解决了土地流转、征地、迁坟等难题,还协助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如今从茶籽到化妆品,我们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油茶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感慨道。

“联络站+金色烟叶”:小叶片造就大产业

芒场镇烟叶凭借独特的海拔、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有着优异品质。各片区联络站将金色烟叶纳入“生态巴平米+五彩产业”发展布局,使其成为撬动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支点。

依托“阳光政策”精准滴灌,联络站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土地流转、产业道路升级、烤烟房改造等扶持措施落地,并协调科技培训资源下沉,成功点燃群众热情,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2025年,在人大代表协调下,通过“代表联产业”“代表联农户”机制,打通烟区产业路3条2.8公里。推动落实烤烟种植户82户,种植面积3650亩,预计收购烟叶8000担,总产值1500余万元。

通过“代表联产业”,助力烟叶收购。南丹县芒场镇人大 供图

同时,该镇推广“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整合资源、降低风险。专业技术人员全程驻点指导,烟农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实实在在尝到了“金叶子”的甜头。

“刚开始推广规模化种植时,不少农户担心风险大,不敢尝试。”镇人大代表黄文广说,“我们代表既要传达政策,也要反映民意。通过组织参观学习、算账对比,慢慢消除了农户顾虑。”

芒场镇人大主席团负责人表示:“我们定期组织专业代表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项目现场,围绕产业发展、生产经营、法治服务等内容,广泛听取农户、企业、合作社的诉求,并提出高质量建议。”

在“联络站+产业链”履职模式下,芒场镇人大通过“建站于链、服务联链、问题解链”,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大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