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社会 > 奋进时代新征程 网聚八桂正能量——2023年广西网络正能量作品征集推优评选专题 > 正气展台 > 文章类 > 正文

地震来临,“95后”女教师拖着孕身在最后撤离

2025年09月26日 18:09 来源:河池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诗宇 牙举栋 廖艳萍 编辑:钟广莲

当地震在夜晚突然来临,怀孕5个月的河池“95后”女教师汤冬萍指挥学生,用不到30秒的时间从教室有序转移,上演“教科书式”疏散——她拖着孕身,在最后撤离

30秒内完成有序撤离

6月2日21时20分,凤山县民族中学2203班教室里,学生们正沉浸在紧张的中考考前复习氛围中。突然,桌椅开始摇晃,明显的震感从脚底传来,惊呼声瞬间在教室中响起。

“不要慌!不要慌!”危急时刻,汤冬萍老师坚定而有力的声音从讲台上传来,穿透一片慌乱,让孩子们找到了主心骨。

在不到30秒的时间里,汤冬萍一边果断维持教室秩序,一边清晰发出指令,让孩子们抱头弯腰,以最快速度有序撤离至操场。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当晚在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平乐瑶族乡(北纬24.48度,东经106.96度)发生4.1级地震。

视频截图:地震来临,汤冬萍老师指挥学生有序撤离。

地震结束后,汤冬萍“教科书式”疏散学生的视频在网络热传。看到监控视频里她凸显的身形,网友们这才发现她身怀有孕。

“意识到发生地震时,我当时唯一念头就是赶紧先把学生安全撤离出去。”出生于1996年,已怀孕5个月、步履略显艰难和缓慢的汤冬萍老师事后回忆说。

这场地震目前未造成人员伤亡,然而人们透过视频,却记住了这位地震教室里最后一名“撤离者”的面孔,并亲切地称她为“最美孕妇老师”。

那份从容缘于对生命的敬畏

在危急关头,汤冬萍老师表现出近乎本能的镇定与专业,绝非偶然。

虽然凤山地处巴马—博白地震活动断裂带上,属小震易发区,但历史上有地震发生的记录也不多见。最近一次有记录的3.0级微小地震,还是发生在15年前,然而安全教育这根弦,在凤山县各中小学却始终未曾放松。

汤冬萍指导学生做题。

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汤冬萍将对生命安全的敬畏化作了沉甸甸的责任。“多年来,国家经历大地震及其带来的伤痛,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那些教师舍身护生的悲壮画面,深深震撼了我,也在我心里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她坦言,只有将安全理念养成一种习惯,才能在灾害突然来临时保持应有的冷静与专业。

汤冬萍工作所在的凤山县民族中学,几乎每月都会组织一次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应急演练。她从不将演练视为形式,而是认真对待每一次演练,不仅全程参与,甚至在脑海里反复琢磨细节,包括每个疏散环节如何更优化,在拥挤楼道中如何更高效引导,如何安抚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恐慌情绪等。她坚信“在演练中多一分熟练,在真实灾难中就多赢得一分生机。”

正是这种对安全的敏感和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使得她在一场真实来临的地震面前,能够迅速调动头脑中储存的“应急预案”,从容指挥,将日常演练成果完美转化为守护生命的现实。

看到妻子挺着大肚子,最后一个从轻微摇晃的教室里撤离出来,汤冬萍的丈夫刘邦喜心情复杂万分,“后怕肯定是有的,作为丈夫和准爸爸,第一反应是担心她和肚子里的宝宝有没有事。”

然而了解详情后,心疼之余的刘邦喜,心头却是满满的骄傲,“她平时在家就常说,教室里的那些孩子也是她的孩子,她有责任。我理解她,也支持她,这就是她的选择,她的信念。”

诠释教师责任的千钧之重

2019 年,汤冬萍怀揣着教育梦想踏上工作岗位。今年,她第一次怀上了宝宝,到现在已经五个多月了。尽管身体日渐沉重、行动不便,甚至常感疲惫,她依然坚守在中考冲刺一线。每天清晨她总是早早到校,在教室门口,一手轻抚着孕肚,一手拿着复习资料或试卷,耐心解答着围拢过来的学生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她深知中考对这群孩子未来的分量,而不厌其烦地鼓励他们:“再坚持一下,离终点很近了!”

汤冬萍在上课。

“地震来得太突然了,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学生陈水花回忆说,当听到汤冬萍老师镇定的声音从一片混乱中传来,原本惊恐万分的她立刻有了安全感。“汤老师平时就特别负责,怀孕了还坚持陪我们复习,这次地震她又是最后一个离开,真的特别感动!”

“平时那么温婉、轻声细语的一个人,没想到关键时刻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与担当,那份镇定和勇敢,真震撼了我们所有人。这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感使然。”同事田玮感慨地说。

回看监控视频时,凤山县民族中学校长简太敏的心情同样久久难以平静。“看到汤老师挺着大肚子沉着指挥,最后才离开教室的身影,我的心都揪紧了,既是心疼,更是深深的敬佩。”简太敏说,在最危急的时刻,汤冬萍老师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教师责任”四个字的千钧之重,她不仅在传授书本知识,更是在用实际行动上了一堂最生动的德育课。

短评

大爱写担当

开开

6月2日晚9时20分,凤山县发生4.1级地震。当时,凤山县民族中学2203班学生正在进行中考复习,已怀有5个多月身孕的汤冬萍老师立即指挥慌乱的学生有序撤离,不到30秒钟就把学生全部安全转移到操场上,自己则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危急时刻,汤冬萍之坚守并非偶然的勇敢。当时她腹中孕育着小生命,比任何人都需要争分夺秒逃向安全地带。地震来临,汤冬萍教科书式的应对,蕴含着山脉般稳重的职业本分——地震把紧张逼至峰值,逃生成了最原始本能,她却以近乎条件反射的专业清醒,在无序中劈开有序之路,守护学生安全撤离。

这看似最后一步的力量,其实早已在平日里悄然生长。汤冬萍瞬间清醒的行为,不仅仅是出自师者的职责,更是心系他人的无私情怀——她心中燃烧的使命与担当,在地震降临的那一刻,自然迸发为镇定且清醒的方向盘。那些有序撤离的学生身影,都映照着师者以自身“最后离开”为代价置换出的平安。

疾风知劲草。我们社会肌体中这样的责任担当,宛如根须穿石般深植缝隙、维系平安的灵魂血脉:从危难中沉着应对的教师到抗洪抢险冲锋在前的军人,从无畏病毒的白衣天使到烈火中逆行的橙装身影,当职责与生命的天平骤然倾斜,总会闪烁这样负重挺立的身影,他们以血肉之躯撑起一片人间庇护苍穹。

教学楼在晃动,学生有些慌乱,汤冬萍的坚毅背影恰似一道横贯黑暗的灯塔——它照亮的,不仅是在坚守中发光的凡人,更是千钧一发时人性与信仰铸就的坚固屏障。

学生们即将踏上中考考场,而汤老师以一次面对灾难的坚定抉择,为她自己、也为我们所有人答出光辉人性的长久考卷。试卷上,是她用爱与担当写下的可贵答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