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实干为要 创新为魂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要闻聚焦 > 正文

人大代表问农需、解难题!这块淮山田富了一方乡亲

2025年09月28日 17:56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通讯员 罗棉 潘爰爰 记者佘鸿雁 编辑:王香菊

“以前种淮山靠天吃饭,愁技术、愁选种、愁销路;现在代表帮请专家、找好种,收成好、价钱稳,日子有奔头!”晴朗秋日,南宁市武鸣区锣圩镇板新村淮山基地里,种植户老黄看着新挖的饱满淮山,满脸喜悦。

这块淮山田的变化,正是当地人大及各级代表问农需、解难题、兴产业的生动写照。

锣圩镇板新村40亩淮山喜获丰收。锣圩镇人大 供图

锣圩镇板新村40亩淮山喜获丰收。锣圩镇人大 供图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武鸣区锣圩镇人大将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履职重点,年初组织城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深入辖区各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开展调研。代表们走遍果园、菜地、养殖场,与农户、合作社面对面交流,摸清产业规模、效益及前景,找出技术滞后、种苗不佳、标准化不足、销路单一等共性痛点。调研发现,板新村的淮山种植虽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却也难逃技术支撑薄弱、优良品种匮乏、经济效益模糊的发展困境。但是,该村土壤气候条件独特,农户种植淮山意愿强烈,又让这一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提质增效空间。代表们当即决定以此为试点,着力破解特色农业发展瓶颈。

各级人大代表深入辖区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开展调研。锣圩镇人大 供图

针对“缺技术、缺好种” 核心问题,代表们一是送技到田,主动对接镇政府强化农技服务,邀请专家团队到基地手把手传授选种育苗、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广实用高产栽培方法;课后建联系群跟踪应用效果,确保技术 “教得准、用得好”。二是引良种强基,对接优质种业公司及成功产区,筛选引进2-3 个适配性强、抗病高产的淮山新品种;组织种植户现场观摩对比,以 “眼见为实” 的增产效果打消顾虑,引导农户改种良种。

在代表助力下,板新村40 亩淮山基地亩产突破 6000 斤,总产约 120 吨,总产值超 48 万元。基地还带动土地流转户获稳定租金,周边村民实现 家门口就业,月均增收约2500元。“守着家,有活干,有钱赚,踏实!” 务工村民陆大姐的话,道出了产业富民的实效。

锣圩镇人大代表、板新村党总支部书记潘立珍表示,下一步,镇人大将持续跟踪特色农业需求,推广“科技 + 良种” 赋能模式,紧盯技术、种源、市场等关键环节建言献策,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贡献人大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