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社会 > 奋进时代新征程 网聚八桂正能量——2023年广西网络正能量作品征集推优评选专题 > 文载正道 > 正文

DeepSeek探源广西丨人类演化之“证”——柳江人

2025年09月29日 12:51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杨诗婷 张卓 编辑:钟广莲

● 编者按

山水为卷,文明作墨。八桂大地上的每一处岩画镌刻、每一件铜鼓纹饰,都是时光写给未来的密语。方志广西开设“DeepSeek探源广西”栏目,以AI智能算法为钥,开启一段时光之旅,为您介绍广西的璀璨历史。本期内容:人类演化之“证”——柳江人

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将走向何方?这是所有人类一直面对的三个问题。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从未停止过对自身起源的探索与争论。在今天的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生活着不同的人种,长相与文化存在显著差异。虽然生物学上已经证实,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类都属于同一个物种——智人(或者现代人,Homo Sapiens),但不同地区不同人种现代人的起源与形成过程仍不明晰,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什么是智人?让我们一起来问问DeepSeek↓↓↓

▲点击发送按钮“DeepSeek一下”

而1958年发现于广西柳州的柳江人,有学者认为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发现最早、最完整的晚期智人化石,为这场溯源之旅提供了珍贵物证。它的发现,给人们带来许多谜题与思考:他是谁?他来自什么时代?让我们把时间的齿轮回拨到1958年……

广西柳江县(今柳州市柳江区)的新兴农场,位于柳州市东南16公里处,在柳石公路(柳州到石龙)的西侧。1958年9月中旬,该农场的工人们在挖掘通天岩旁的另一个较小岩洞时发现了人类化石。这个岩洞位于场部以东约一公里的一灰岩山的近山脚处,洞口离山脚约5米多,山旁附近现在无河流或水源。在同一岩洞里发现的动物化石,计有近乎完整的大熊猫的骨架,完整的箭猪的头骨,中国犀、剑齿象、巨貘以及牛类和鹿类的牙齿和破碎肢骨。没有发现石器和其他工具。

柳江人遗址(通天岩洞)。图源:柳州1号

这些人骨化石属于一名4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头骨顶面呈卵圆形,高度为中等;面部宽而短,眼眶宽阔而低矮,眶角较锐利;眉脊显著,额骨颧突较粗壮;鼻短而宽,鼻梁稍凹。突颌程度较现代中国人更明显,股骨骨壁较现代人厚,髓腔较现代人小。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展出的柳江人骨架化石(复制品)。摄影 严跃新

有学者认为,这些人骨化石属于一名4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为当时在中国以至整个东南亚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代表,这块头骨化石也被定名为“柳江人”。

据研究,柳江人是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型。具有原始蒙古人种特征的更新统晚期的人类遗骸发现于我国华南的广西,较柳江人稍晚的资阳人1951年发现于我国西南的四川,表明我国华南有可能是蒙古人种发祥地的一部分,也表明蒙古人种在更新统晚期时尚在分化和形成之中。

点击发送按钮“DeepSeek一下”▲

1958年,柳州新兴农场工人在挖岩泥时发现人骨化石。经中国科学院专家鉴定,命名为柳江人。图为柳江人化石复原图。图源:《广西通志:照片志》

“柳江人”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从此声誉传四海,通天岩也因此得名为“柳江人洞”。自发现以来,不同学者使用包括碳十四和铀系等方法对地层堆积物进行测年,认为柳江人的生活时代至少可追溯到6.7万年前,甚至可能早至13.9万—11.1万年或更久远至15万年前。然而,由于柳江人化石出土层位信息模糊,这些地层年代能否真正代表柳江人的实际年代尚且存疑。此前,曾有学者尝试对柳江人的股骨进行直接的碳十四测年,但未能获得足够的骨胶原,使得对柳江人化石年代的直接碳十四测年并未实现。

柳江人遗址平面图。图源: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

▲点击发送按钮“DeepSeek一下”

柳江人的实际生活年代,是学界一直在尝试破解的谜题,而在2024年研究有了新发现!看科学家们如何化身“时间侦探”↓

202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研究人员合作,通过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将早期现代人“柳江人”的生活年代锁定在距今3.3万至2.3万年。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New Late Pleistocene age for the Homo sapiens skeleton from Liujiang southern China图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团队成员在柳江人左侧股骨的髓腔和颅骨的鼻腔中均发现了红棕色的黏土质沉积物。将这些沉积物与洞穴地层沉积物进行比对有望揭示柳江人具体的出土层位。研究人员首先对洞中沉积序列进行详细的地层划分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人骨中沉积物及通天岩洞穴堆积逐层开展粒度、颜色、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与对比,最终发现柳江人最可能出土于通天岩第三沉积单元的第二层。

柳江智人化石U系列测年结果。图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确定出土地层后,研究人员对该层沉积物及整个堆积序列进行了碳十四、铀系和光释光年代测定,结果显示第二层距今约3万至2万年。他们随后对柳江人左侧股骨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微损取样和铀系直接测年,从而得到化石最终的铀系年龄距今约2.3万至2.1万年。人骨的铀系测年结果代表标本的年代最小值,与沉积物测年得到的年代区间相符。

▲点击发送按钮“DeepSeek一下”

在距今3.3万至2.3万年这一新的年代背景下,柳江人的演化意义需要重新审视。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将柳江人化石真正归入全球早期现代人演化序列,为探讨整个欧亚大陆现代人的迁徙扩散模式提供关键新数据。

研究团队在柳江人遗址(通天岩洞)内考察、采集研究样品。图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柳江人化石距今3.3万—2.3万年的年龄表明,他们与北京的山顶洞人和田园洞人等4万年前东亚地区的古人类化石一样,是6万年前之后在欧亚大陆扩散并在4万—3万年之间生活于东亚的现代人,而非早于6万年前走出非洲并到达东亚的现代人代表。

同时,柳江人化石3.3万—2.3万年的年龄,正好处于当时全球气候向干冷转变的时期。我国南方此时的石器面貌在整体上仍然延续了之前以砾石工具为主,但另一方面小型石片以及其他小型石器比如燧石质的刮削器、箭头也开始大量出现,与之伴随的还有骨器使用开始更加普遍。

这种石器技术和工具的转变反映了当地人类在面对环境变化时行为与文化上的适应,但也有可能与“像柳江人这样”的现代人迁徙引入新文化和技术有关。

广西白莲洞遗址产出的一些“先进”工具。1,7:圆环状石器;2,3:被抛光的石器;4,5:鹿角制作的工具;6:穿孔石环;8:残留有赭石痕迹的磨石。图源:参考文献[2]

通天岩洞。摄影 朱柳融

有专家学者认为,“柳江人”可能就是白莲洞早期文化的创造者,是“白莲洞人”的祖先,在外出狩猎、追踪猎物、采集的时候,由于突然遇到意外被泥石流推进通天岩。柳江人遗址、白莲洞遗址两方面相互结合对研究华南地区史前文化有着非常重大的进展。

壮族学者在《壮族通史》一书中认为:“柳江人所在的区域,恰好是壮族先民的活动地域,也是今天壮族的聚居地区。基于此,壮族是这些古人类的后裔之一。”考古学、民族学资料证实,广西从旧石器、中石器至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皆没有出现过断层,世代相袭相连;到周秦时期称为“西瓯”“骆越”;到魏晋唐宋称为“俚僚”;明清称为“僮”。名称虽随时代有所衍进,但世居的实质与身份始终未变。因此,基本可以认定,“柳江人”就是现代壮族的先祖。

“柳江人”被发现之后,在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白莲洞人”“大龙潭人”“甘前岩人”“九头山人”“都乐人”等古人类遗址被陆续发掘。这些以白莲洞遗址为中心的古人类遗址群落,在柳江流域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古人类生存痕迹,为探索华南地区史前文化、现代人起源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证材料。

1957年冬,古生物和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后二)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专家和广西专古工作者一道在柳城县山地考察古生物。图源:《广西通志:照片志》

1981年5月裴文中给广西的题词。图源:《广西通志:照片志》

在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竖立着这样一块石碑,上面是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亲笔书写的题词——“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柳江人,这枚镶嵌在人类演化长河中的“时光琥珀”,成为广西这片土地独特的生命见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