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实干为要 创新为魂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要闻聚焦 > 正文

“家门口通地铁”背后的代表履职足迹

2025年09月29日 18:59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通讯员 黄婧 记者 佘鸿雁 编辑:王香菊

“各位乘客,欢迎乘坐地铁4号线……”9月26日,南宁地铁4号线邕宁段,列车缓缓启动,载着数十万邕宁居民的期盼,穿梭于龙岗片区与五象新区之间。这趟填补了邕宁区轨道交通空白的列车,深深镌刻下驻邕宁区的南宁市人大代表为民发声、为发展聚力的坚实足迹。

南宁地铁4号线邕宁段开通运营。

时间的指针拨回2023年,南宁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现场,邕宁代表团的市人大代表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南宁市轨道交通4号线延长线建设的建议》。这份建议背后是人大代表们用脚步丈量民生后凝结的“民心清单”——直陈楞塘村站至龙岗站约4公里路段因五象火车站建设而停滞的“卡脖子”难题,将40多万邕宁群众、近5万产业工人与数万师生游客的出行渴求,纳入字里行间。

“地铁是客商择址的风向标,更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南宁市人大代表、邕宁区蒲庙镇党委书记李景问深知企业痛点,一次次走进比亚迪、龙电宁鑫等重大项目厂区,与企业负责人、一线工人促膝长谈,把产业工人“通勤难”的呼声记在心头。

南宁市人大代表、南宁学院副教授覃杨则将目光投向校园与景区,先后走访南宁学院、广西电力职业学院、市一职校等院校,以及南宁园博园、灵龟山景区等景点,收集师生通勤、游客出行的现实需求。

南宁市人大代表陈筱钰、黄文广等组团实地勘察线路周边,将分散的民意梳理成“邕宁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五象新区高质量建设的必然要求”“提升地铁运营效益的有效选择”三大清晰诉求,让每一条建议都有事实托底、有民心支撑。

南宁市人大代表李景问、胡敏飞在站点调研。

南宁市人大代表覃杨在南宁学院调研。

南宁市人大代表陈筱钰走进龙岗片区居民小区了解居民诉求。

建议递交不是终点,而是履职的新起点。

从南宁市发改委第一时间回应“加强与铁路部门沟通对接”,到工程攻坚期实现“洞通”“轨通”的关键突破;从无障碍设施、便民座椅等细节配齐到优化交通线路调整、完善周边公交配套,驻邕宁区的市人大代表们始终全程跟踪、主动协调。遇上规划衔接的分歧,他们当好“中间人”搭建对话平台;面对安全评估的难点,他们化身“监督员”督促隐患清零,用持续的关注与务实的行动,为工程进度保驾护航。

邕宁区优化公交网络,新增3条地铁快巴,高效衔接好“最后一公里”。

如今,崭新的地铁车厢里,市民们或翻看手机,或轻笑交谈,脸上满是便捷出行的惬意。“人大代表们把我们的心里话带到了市人大会上,这才让‘民心路’真正通到了家门口!”有居民不禁赞叹。这是对人大代表履职最生动的肯定。

(本文图片由邕宁区人大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