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地评线 > 时事论坛 > 正文 |
【地评线】桂声网评:苍穹有了“广西视角”——“北部湾1号”的战略意义与民生温度 |
2025年10月21日 16:23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邓子霖 |
|
10月19日11时33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烈焰冲天,“北部湾1号”卫星一箭穿云、精准入轨。这颗承载着八桂儿女期盼的“广西首星”,不仅让浩瀚太空有了凝视大地的“广西眼”,更标志着广西首次执掌卫星“快门控制权”,实现了从“借数据”到“产数据”、从“被动等”到“主动取”的历史性跨越。这一突破既是西南省份向空天科技进军的里程碑,更是广西立足区位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先手,彰显了新时代地方发展的创新智慧与奋进姿态。(10月20日 广西云-广西日报) “北部湾1号”的硬核实力,镌刻着国内领先的技术标杆。作为我国首颗卡塞格伦双反射面天线X波段SAR遥感卫星,体重不足270千克,却能“火眼金睛”辨别0.5米细节;单圈SAR成像最长达5分钟,多项性能直接拉满。更值得称道的是其搭载的“空天智眸AI系统”,太空里即可“边拍边算”,让应急防灾、资源监测告别“数据等待”。从技术跟跑到并跑,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填补了广西自主遥感卫星的空白,印证了西部省份在高端科技突围的可能性。 手握“快门控制权”,广西的产业布局也按下了“加速键”,高效推动技术优势向发展胜势深度转化。以“北部湾1号”为战略支点,防城港正锚定目标,全力打造中国—东盟商业航天创新示范园区和中科卫星空天信息产业基地,东盟卫星数据运营服务中心也将在年内启动。这不是“造一颗卫星”,而是建“全产业链”——研发制造筑基、数据处理赋能、应用服务落地,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未来,东盟国家所需的农业监测、灾害预警等数据服务,不必再辗转绕路,可从防城港直取所需;中国企业开拓东盟商业航天市场,这里将成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的重要“桥头堡”,让技术红利转化为区域共赢的发展实效。 对老百姓而言,这颗卫星的价值体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图景里。“北部湾1号”具备全天时、全天候观测能力,暴雨冲毁道路时,能快速传回受灾影像、助力救援路线规划;农田遭遇病虫害时,可精准锁定受灾范围、指导科学防治;城市重大工程建设中,能提供高精度地质数据、降低施工风险。按照设计,其将为防城港市提供每周一次、广西全区每月一次的常态化遥感数据保障,让土地利用监测、矿产资源保护、智慧城市建设拥有自主可控的“数据源”,让航天技术的红利真正浸润民生细节、惠及千家万户。 这颗卫星,更是广西链接世界的“太空名片”。作为面向东盟的前沿门户,“北部湾1号”将“广西视角”延伸为全球服务,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持,助力东盟国家筑牢灾害应对防线、提升资源管理效能。它的成功发射与运营,不仅拓宽了中国—东盟科技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更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与各国共促发展、共享红利的大国担当。 从无到有,从“借眼”到“睁眼”,“北部湾1号”的发射是广西的一小步,却是地方空天事业发展的一大步,生动诠释了创新不分地域,偏远省份也能在星辰大海中抢占一席之地;发展无需跟风,立足自身优势亦可将独特性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星空浩瀚,征途不止。“北部湾1号”的成功只是起点,未来更多“广西造”卫星将汇入中国航天的璀璨星河。随着北部湾星座逐步成型、商业航天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广西必将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合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更加行稳致远,让八桂大地的创新活力在苍穹之下持续迸发。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