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地评线 > 时事论坛 > 正文

【地评线】桂声网评:“十四五”数字丰碑,照亮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2025年10月21日 16:23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黄宗跃 编辑:邓子霖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10月20日上午在北京举行。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4项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回望“十四五”,一组组数据见证中国发展成就。(10月20日 人民日报微博)

当历史的指针划过“十四五”的壮阔征程,一组组跃动的数字如璀璨星辰,照亮中国式现代化的恢弘图景。从经济总量的持续攀升到民生福祉的切实改善,从科技创新的硬核支撑到文明根脉的赓续传承,这些具象化的成就不仅标注着发展量的跨越,更深刻诠释着发展质的飞跃,勾勒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蕴含世界意义的现代化路径。

数字见证质变,高质量发展夯实现代化根基

预计超35万亿元经济增量与每年制造业增加值均超过30万亿元的“双三十”数据相映生辉,彰显中国经济巨轮的稳健航迹。这不仅是规模的积累,更是结构的优化与能级的提升——制造业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印证着实体经济根基日益坚固;对全球经济增长30%左右的贡献率,凸显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稳定器的角色。高铁里程以超越他国总和2倍的姿态疾驰向前,每新增一公里轨道,都在编织着区域协调发展的脉络,加速着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这种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传统增长路径依赖、追求创新驱动内涵式增长的生动注脚。

数字温暖民心,共同富裕彰显现代化本质

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终将映照于亿万百姓的生活图景之中。10.7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的坚实屏障,95%以上的参保率勾勒出“老有所养”的民生底线;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攀升至79岁,从“十二五”到“十四五”,每五年都增长了一岁的奇迹背后,是医疗卫生体系的持续完善与健康中国建设的扎实步履;2024年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人均占有量稳居安全线之上,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转化为应对风云变幻的最大定力。这些关乎生计与生命的数字,深刻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展现发展与共享相互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的实践逻辑。

数字传承文脉,文明互鉴丰富现代化内涵

现代化绝非文明的单一化。泉州等四项文化遗产成功申遗,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博大精深的历史见证,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东方光彩。北京冬奥会的卓越表现与体育健儿们519个世界冠军、68次刷新纪录的拼搏英姿,既彰显了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豪情,也是人类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精神的共同写照。这些成就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在自信中开放,为全球文明对话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中国样本。

数字守护绿色,永续发展贡献全球生态

森林覆盖率突破25%、贡献全球四分之一新增绿化面积的“绿色答卷”,与经济增长数据同样耀眼。这片相当于陕西省面积的森林新增,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绩,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特征的坚定践行。它向世界宣告:中国的现代化不是掠夺自然的现代化,而是呵护地球家园的现代化,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了强大动力。

数字铸就丰碑,变革昭示未来

“十四五”的壮阔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康庄大道。当中国以稳健步伐为全球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当“中国制造”向着全球价值链顶端攀登,当中华文明为世界多元文化增光添彩,当绿色发展理念深深融入国家发展的血脉——世界清晰地看到,一种摒弃掠夺与霸权、追求包容与共享的现代化新范式,正从东方沃土茁壮成长。它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崭新的选择与深刻的启迪,为人类共同面对未来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