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区域 > 贺州 > 正文 |
八步区打通绿色循环新思路 畜禽粪污“包袱”变“财富” |
2025年10月24日 10:5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夏晓云 |
|
10月23日清晨,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供港蔬菜基地里绿意盎然,滋润娇嫩红薯苗的并非寻常清水,而是经无害化处理、通过特殊管道输送的有机粪肥,曾经让人掩鼻的养殖粪污,如今成了种植户争相使用的“香饽饽”。
采用新技术的红薯长势茂盛。八步区委宣传部供图 “以前总觉得猪粪鸡粪又脏又臭,哪敢往田里用?怕不是要臭气熏天!”正在田间忙碌的农户陈世深,笑着道出最初对粪污还田的顾虑。为打消群众疑虑,铺门镇干部多番发力,夜晚的“板凳会”、田埂间的现场讲解、张贴的成功案例……一次次耐心沟通,让大伙儿逐渐明白,粪污经科技手段“净化变身”,就能成为无味无害、富含养分的有机肥料。
八步区东融(供港)蔬菜基地内工人们正对畜禽养殖粪污固肥还田。八步区委宣传部供图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在八步区铺门镇南华村举行。八步区委宣传部供图 思想共识达成后,铺门镇进一步打通实践路径。一方面搭建“养殖+种植”供需桥梁,让养殖场的“废物”精准对接种植户需求;另一方面投入建设覆盖全镇的畜禽养殖粪污管网系统,如同为农田铺设“专属营养管道”,从养殖场出口直接“取货”,经集中处理后就近输送至田头,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这下可是省大了!”南华村种植大户魏香安望着自家580多亩长势喜人的晚稻算起账:“用上这粪肥,一亩地成本能省下80来块,稻子还长得更壮实!”,这“省下的成本”与“提升的肥力”,正是铺门镇推动绿色种养循环结出的实效果实。
应用新技术后的水稻长势喜人。八步区委宣传部供图 好模式离不开严监管。铺门镇明确要求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目前全镇53家规模养殖场已全部完成“装备升级”;作为八步区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当地还在探索建立粪污“收集—处理—还田”全链条监管机制。 铺门镇农业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员罗妃娟常态化深入田间,指导农户“按需施肥”;第三方处理公司的司机、喷淋员需经严格培训后持“档”上岗;环保与农业部门的监测覆盖养殖场到土壤水质全过程,确保每一滴粪肥安全高效利用。
铺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正在田间指导农户规范使用粪污还田。八步区委宣传部供图 科技赋能更让“绿色革命”装上了“火眼金睛”。“看,这就是我们的‘智能哨兵’。”铺门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罗良安介绍,100个AI摄像头遍布各养殖场及关键路段,可实时智能识别粪污外溢或偷排行为,异常响应时间从过去的按天计算缩短到了小时,真正实现早发现、早处理、早根治。 眼下,铺门镇的绿色蓝图仍在延伸,引进的粪污资源化利用大项目稳步推进,未来更先进的菌种发酵等技术将落地生根,推动畜禽养殖业向更高效、更环保方向转型升级。 从刺鼻的“生态包袱”到金贵的“绿色财富”,从养殖户的“头疼事”到种植户的“省钱宝”,铺门镇以系统思维破局,在绿水青山间书写下产业旺、百姓富、生态美三者共赢的乡村振兴生态画卷。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