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文娱 > 专题|文化中国行 > 广西故事 > 正文 |
文化中国行丨雁山风雅漫新韵 |
2025年10月26日 10:3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冯芯然 |
|
10月22日清晨,秋风拂面。桂林雁山园中,青石小径蜿蜒向前,两侧古木蓊郁,叶片间悬垂的水珠将落未落,倒映着岭南特有的葱茏秀色。这座沉寂数载的岭南名园,历经修缮提升,如今以“旧貌新颜”的姿态,续写着新时代文旅融合的生动篇章。 穿行园中,仿佛步入中国近代史的长廊——林徽因、梁思成设计的燕宁居静立古榕树下,红砖黛瓦与虬枝盘榕相映成趣,恰似母亲轻揽稚子;起文楼、公子楼、小姐楼等民国建筑虽历经风霜,昔日风华犹存。 “虽由人造,宛自天开”。雁山园坐落于桂林市区往南20多公里的雁山区雁山镇东侧,是中国私家园林中少有的真山真水型园林。晚清士绅唐岳依《诗经》“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意境,循山形水势筑园,取“雁山”为名,暗合天地人和谐共生之道。园内方塘、曲桥、碧云湖、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将桂林山水的“秀、丽、奇、异”浓缩其中,既得北派园林之庄重,又兼江南园林之灵秀,更因岭南草木的恣意生长而别具风韵,故有“三山一水绕方塘,七尺乔松千卷书”之美誉。 雁山园曾是近代中国思想汇聚之地、文明传承之所。两广总督岑春煊在此设治学之所,万卷藏书称雄岭西;康有为挥毫“烟雨楼台”,墨香犹存;孙中山督师北伐时,曾栖居燕宁居,于相思河上泛舟抒怀,抒发革命理想与家国情怀。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园林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薪火传承。自20世纪20年代末,广西村治学校、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广西大学等多所学校相继在雁山园办学。抗战时期,雁山园成为中国大后方桂林的重要办学之地,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此兴学施教、培养干才、赓续文脉。 艺术的灵光和科学的睿智同样在此熠熠生辉。齐白石曾在园中垂钓作画,为园内一楼题字“榕园”,留下“鱼不忍去”等墨宝;李四光在此潜心研究,孕育地质力学理论;茅盾、巴金等文坛巨匠曾流连于此,激发创作灵感;陈焕镛等大师亦在此执教传道,培育英才……一砖一瓦间,藏着近代中国的惊涛骇浪;一草一木里,沁着文人墨客的翰墨清香。虽仅300余亩,雁山园却如一部摊开的线装史书,每一页都写满“文以载道”的厚重。 “然而本世纪初,由于产权更迭、维护困难,雁山园一度荒废,杂草丛生,木窗布满灰尘,部分建筑成为危房,方塘也是水浊不见底。”桂林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9月,雁山园划归桂林市管理后,桂林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保护提升工作,遵循“修旧如旧,文脉延续”原则实施修缮改造,保留园林荷塘、古榕、丹桂,补种芭蕉树等植被,确保“一砖一瓦都入景、一街一道均成文”,重现“四时花不断”的园林生机。 经过7个多月的精心修缮与提升改造,桂林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桂林雁园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积极策划推出一系列彰显雁山园特色的文化活动,让雁山园成为一座可游、可感、可沉浸式体验的“活态博物馆”。今年“五一”期间,园区推出“岭南名园·古今对话”文化体验季,涵盖民国变装、主题巡游、文化市集等多元项目;端午节期间,园区推出端午雅集活动,通过古琴奏响《离骚》、巧手制作香囊、仿宋点茶体验等项目,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雅韵味;国庆期间,举办“雁园寻踪,时光慢煮”主题活动,生动再现80多年前先辈们在雁山园孜孜不倦、严谨治学的动人场景与深沉的家国情怀。凭借“一座雁山园,半部近代史”的深厚文化底蕴,雁山园成为众多市民游客争相探访的文化“打卡地”。 雁山园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园林,正以文化传承者的姿态,在保护与创新中融汇历史文脉与时代生活,助力桂林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