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八桂国防之窗 > 要闻聚焦 > 正文 |
2025年“走边关”:东兴国门警务站的“枫桥经验”温暖边关 |
2025年11月06日 10:59 编辑:陶媛 |
|
视频制作:阳继乐
采访团在东兴边境派出所了解有关情况。记者 樊成甫 摄 广西新闻网东兴11月6日讯(记者 樊成甫 阳继乐 通讯员 谭苏侣 胡明荣)北仑河畔,界碑耸立。在广西东兴口岸,一个集多部门力量于一体的国门警务站,正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片边境地区焕发勃勃生机。
东兴边境派出所国门警务站近景。通讯员 杨宗盛 摄 11月3日,2025年“走边关”之“卫国戍边有我”主题深度宣传采访团走进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防城港边境管理支队东兴边境派出所,实地探访该所国门警务站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采访团深入采访该所国门警务站靠前服务中外游客、调解涉外矛盾纠纷等先进事迹,跟随“国门枫桥义警队”的脚步,见证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祖国南疆落地生根的生动景象。
国门警务站民警接待来访游客。通讯员 杨宗盛 摄 东兴边境派出所驻守在南疆国门一线,辖区内有边境线8.5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2023年11月,该所在“国门铁骑警务室”的基础上,统筹多警种力量常态进驻,在广西率先建立“国门警务站”,整合民警、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力量,构建起集治安管控、应急处突、纠纷调解、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阵地。 国门警务站民警梁展铭介绍,这种“九位一体”的联勤警务模式,从过去的“各管一段”转变为现在的“一站受理、协同处置”,彻底打通了边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东兴口岸的出入境客流量巨大,今年经东兴口岸出入境人员达700万人次。面对如此大量的人员往来,矛盾纠纷难以避免,但中外客商却对此并不担心。越南客商武氏清心坦言:“在中国做生意快10年了,我们都感到非常安心。” 这种信任源于警务站建立的多元调解机制。东兴边境派出所结合侨乡特色,不仅特别聘请华侨调解员,还联合东兴市法院、东兴市检察院、东兴市司法局、东兴市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组建“国门枫桥义警队”形成多部门协调、情理法融合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梁展铭说:“在多部门协调、情理法融合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下,各类纠纷的调解成功率达98%。”“国门警务站”成立以来,已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0余件,救助群众80余次。 东兴边境派出所还秉承“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边境治理。自2018年东兴“外卖小哥”边境骑士队成立以来,从最初的10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他们每天配送外卖的同时,发挥巡防作用,能第一时间帮助发现隐患苗头和案事件线索。此外,警务站还吸纳了上千人的群防志愿队伍,壮大巡防力量,贴心服务境内外群众,形成了“处处可见红袖章、随处都是报警点”的群防群控良好成效。 考虑到中外群众在口岸交汇的特点,警务站组建了“双语服务小分队”,配备中越双语民辅警,提供证件咨询、签注指引、应急帮扶等“一站式”服务。今年五一期间,一名越南籍旅客在通关后不慎遗失装有护照、现金的背包,焦急地向警务站求助。梁展铭立即调取监控,沿着旅客行走路线逐段排查,仅用1小时就找回背包。当财物完好交到失主手中时,对方连连用中文说着“谢谢中国警察”。越南客商吴氏翠告诉记者,“国门警务站”民警除了日常巡逻保平安,还主动添加他们的微信,经常转发守法经营、反诈案例等方面的提醒信息。 站在国门一线,民警梁展铭对“卫国戍边有我”这句话有着深刻理解。他表示,“卫国戍边有我”不仅仅是句口号,更是镌刻在每一位戍边人心中沉甸甸的责任。东兴边境派出所通过推行“基层党建+社区警务+网格化综合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3年来,东兴边境派出所连续实现警情数、刑事及治安案件数、诈骗与盗窃发案数均下降,破案率、查处率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同步提升的目标。 从跨境商户经济纠纷的联合调解,到游客突发警情的紧急处置,国门警务站的民辅警用一次次快速响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让“零距离服务”的承诺在国门之下落地生根。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深夜的星光点点,东兴国门警务站的民辅警们始终坚守在国门一线,让这座小小的“桥头堡”既成为抵御风险的“安全屏障”,也成为传递温暖的“便民驿站”,在中越边境线上勾勒出警民同心、守望相助的和谐画卷。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