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地评线 > 地评线文章 > 正文

【地评线】桂声网评:“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健康中国”踏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25年11月07日 15:48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许华凌 编辑:邓子霖

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公布《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11月4日 新华社)

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度融合正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变革。这场变革以技术赋能为核心,聚焦基层医疗能力提升与就医体验优化,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走向深入。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落地,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至预防、诊疗、康复全过程,为全民健康注入新动能,推动“健康中国”踏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人工智能与医疗卫生的深度融合,不仅推动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通过技术下沉缓解基层医疗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城乡医疗均衡发展,而且通过智能辅助诊断、远程手术等技术,让患者获得更精准、更及时的诊疗服务,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推动医疗模式创新,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加快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

技术赋能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新高度。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构建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数据驱动与智能算法,实现从疾病诊疗到健康管理的全链条革新。AI辅助诊断系统可快速分析医学影像、基因数据与电子病历,提升早期疾病检出率;手术机器人结合实时导航技术,使微创手术精度达毫米级,显著降低患者创伤;智能助诊平台为乡村医生提供病例分析与用药建议;慢性病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健康数据。人工智能通过技术普惠与模式创新,推动“健康中国”战略不断取得新成就。

基层医疗持续优化筑牢健康中国基石。基层医疗是全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人工智能的融入使其焕发新的发展潜力。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能自动识别常见病、多发病,为基层医生提供处方审核、随访管理等支持;慢性病管理平台则通过居民健康画像,实现个性化干预与自我健康管理。这些技术突破不仅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痛点,更让优质医疗服务下沉至乡村社区,惠及更广泛人群。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推动城乡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的调整杠杆。

从“看病难”到“AI护航”,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在基层医疗机构,AI助诊仪成为医生的有力助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解析患者主诉与病史信息,结合多模态数据分析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建议。此外,AI技术还优化了就医流程,智能预约系统减少患者等待时间,远程诊疗平台让患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专家服务。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更让患者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温暖与便利。

必须看到,人工智能与医疗卫生的融合仍面临多重挑战。如何规范临床数据的使用边界,避免技术滥用引发的信任危机?如何破解人工智能在基层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技术匹配度低、资源集成困难等难题?如何解决AI模型的可靠性与可解释性不足可能导致的诊断偏差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培养力度,并通过持续优化算法与加强技术监管解决相关问题。

在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征程上,中国正以清晰的路线图、系统的政策支持和坚定的创新步伐,迈向一个更加智慧、更加普惠、更加安全、更可信赖的医疗未来。到2030年,基层诊疗智能辅助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智能诊断决策时,一个更公平、更高效、更温暖的医疗生态将照进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