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地评线 > 社会纵横 > 正文 |
【地评线】桂声网评:“黑名单”共享,能否管住网络食品“乱象”? |
2025年11月10日 11:51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邓子霖 |
|
为切实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食品消费环境,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京东、美团、拼多多、抖音电商、小红书、淘宝、微信小店、快手电商8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企业共同发起并签署《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管理自律公约》(以下简称《自律公约》),聚焦当前网络食品安全风险问题,强化了平台企业食品安全自律管理。(11月7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 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随着在线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的“烟火气”越来越旺。人们在享受“指尖”上的便利、品尝着“舌尖”上美味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例如,无证经营、借用或伪造证照、实体地址虚假,以及虚假宣传、虚假好评,或是在一个平台被查处后,更换账号或平台重新注册经营等行为不同程度存在,这些“乱象”都给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带来了挑战。此次市场监管总局及时出手,联合主要网络食品平台签署《自律公约》,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资质信息审核等6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硬措施,有助于强化平台企业食品安全自律管理,可谓切中当前网络食品安全风险的要害,为消费者吃下了“定心丸”。 消费者在线点单,外卖派送,在家消费,相比在餐馆堂食,的确方便了不少。但由于看不见实际的食品加工场所,其中也暗藏隐患。如何让后厨加工更规范,商家经营诚信真实,食品安全更可靠,在线也能感受到“明厨亮灶”,是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自律公约》的签署,可谓改变了食品安全监管“单打独斗”的现状,联合平台企业协同监管,在压实主体责任的同时,也进一步织密了监督网络,促使平台上入驻的餐饮商家在阳光下诚信经营,绷紧食品安全防线。 这份《自律公约》,“严”字当头。“黑名单”管理就凸显了监管力度。比如,协同建立入网食品生产销售者“黑名单”,防止相关主体通过更换账号等行为重新“入网”。这一招,可谓打中了投机者的“七寸”。在过去,不法经营者可能在这个平台受到处罚后,轻易换个“马甲”,在另外的平台继续无阻碍经营。而“黑名单”机制的推行,将改变一些商家“打游击”的局面,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阻、全网受限,彻底阻断其跨平台经营的路径。这样的严格监管,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诚实、合规的平台食品经营环境,这也是消费者乐于看到的。无疑,从消费者视角看,《自律公约》将带来多重利好。不论是一键举报投诉通道的开通,还是在平台显著位置设置及时受理入口,每一步设计都让维权更加简单快捷,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期待这样的便利尽快直达消费者“指尖”,共同守护好网络平台食品安全。 “黑名单”共享,能否管住网络食品“乱象”?当然,好的制度贵在抓落实。《自律公约》的出台,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最终的“疗效”如何,还要看责任能否压实,惩戒能否到位。对此,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表示,将通过监督检查、行政指导、责任约谈等手段,督促平台企业不断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保障网络食品安全。防止《自律公约》沦为“一纸空文”,需要平台企业真正把食品安全管理纳入经营核心环节,平衡好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共同守护网络空间的食品安全,让千家万户都能共享到便捷、可口、安全、美味的入网食品。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