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地评线 > 社会纵横 > 正文 |
“远视守护”新政,为儿童视力健康“防未病”筑防线 |
2025年11月10日 18:03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邓子霖 |
|
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于近日印发《关于科学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3至6岁学龄前儿童,应以户外游戏为主,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11月8日 人民日报客户端) 《通知》要求幼儿园禁“小学化”教育,小学要保障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落实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直击电子产品滥用与教育超前化问题,为儿童视力构筑起“坚实屏障”。 将“远视储备量”作为监测核心,是“防未病”理念的精准实践。《通知》要求“落实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规范记录结果”,从数据源头构建预警机制。当前学龄前儿童近视率超10%,根源在忽视储备保护,政策转向主动预防,通过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有效延缓储备流失。 聚焦“减少电子产品使用”与“去小学化”组合,精准切断视力损害恶性循环。《通知》要求,“尽量避免接触视屏类电子产品”,直指屏幕危害核心。研究显示,人们每眯着眼睛看智能手机或盯着屏幕一小时,患近视的风险就会增加。政策双管齐下,一方面切断诱因,鼓励“视觉追踪类游戏”;另一方面禁“小学化”教育,从源头减压。细节中“保障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用阳光运动对冲屏幕危害,打破“电子产品-视力下降-学习负担加重”的恶性循环怪圈。数据证实,儿童户外活动每增1小时,近视风险会降低2%,这不仅是健康干预,更是教育观念纠偏,回归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新政深远影响还在于重塑社会认知。《通知》要求“加强眼健康检查”,推动家长从“成绩至上”转向“健康优先”,每学期2次监测制度化,使视力健康成为常态评估。长远看,它倡导绿色生活,减少屏幕依赖,增加户外互动,培养孩子良好用眼习惯,这正契合教育的“双减”精神,也缓解教育内卷,更有利于培育全民健康素养。 “远视守护”新政是儿童健康治理新的里程碑。以数据支撑、预防为导向,用政策“组合拳”协同落实、共护“童眼”清澈的未来。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