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地评线 > 社会纵横 > 正文

“免费”的馅饼,为何能撂倒一片理性?

2025年11月11日 17:41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张忠德 编辑:邓子霖

近日,一条“白菜免费”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导致内蒙古赤峰一菜地承包者近200亩白菜被闻讯而来的人群“白采”,损失严重,相关话题登上热搜。(11月10日  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秋收时节,本该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田野,却上演了数百人提着麻袋疯狂采摘的荒诞场景。这场突如其来的“白菜劫”,不仅是数字时代下群体行为失序的一个小小缩影,更是对社会信任体系的一次严峻拷问。

谣言的破坏力不在精巧,而在简单。“免费”二字像枚诱饵,轻易触动了人们心底的占有欲。在从众心理驱使下,平日守法的普通人也卸下防备,加入这场集体越轨。“别人都摘,多我一个又何妨”的侥幸,让道德底线与法律意识瞬间崩塌。

更值得警惕的是信息传播生态的脆弱。从邻里闲话到短视频裂变,谣言搭乘算法快车肆意蔓延。某官方媒体账号竟也曾误发相关视频,虽事后删除,却已造成信任的二次伤害。当权威声音出现偏差,社会的信息免疫系统便出现致命缺口。从“水果滞销免费摘”到“超市倒闭清仓”,类似闹剧不断消耗着社会信任资本。

法律追责必要,但再高的赔偿也难补信任裂痕。为何这么多人轻易相信荒谬消息?这说明,在物质丰裕的今天,“免费”仍有致命吸引力,而独立思考能力却在信息洪流中退化。

要筑起社会的“谣言防火墙”,得靠大家一起来使劲。个人面对“天上掉馅饼”时,多一分谨慎就是对他人的守护,随手核实、不随意转发,从源头阻断谣言。平台不能只追流量,更要扛起审核责任,用技术手段过滤虚假信息。相关部门要及时发声,用事实稳住公众情绪。从课堂媒介素养到社区邻里守望,每道防线都不可或缺。

百亩白菜的经济损失尚可估算,但信任重建的道路却漫长而艰难。这场发生在田野里的闹剧,应当成为一记沉重的警钟:在信息奔流的时代,每个人既是传播者,也应当是谣言的终结者。唯有理性回归、责任到位,才能避免下一个“白菜地”悲剧,让信任重新扎根生活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