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社会 > 奋进时代新征程 网聚八桂正能量——2023年广西网络正能量作品征集推优评选专题 > 正气展台 > 文章类 > 正文

【地评线】桂声网评:壮美广西“美”出圈,“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2025年11月13日 10:14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周军 编辑:朱天宇

这段时间,随着春节临近,返乡游子集中“归巢”,“晒家乡美”成为新风尚。广西的“颜值”里,有蓝天白云,有山清水秀,帧帧美“爆”,每一张图片皆可当“屏保”,网上跟帖中,网友着实“眼馋”了。壮美广西有多美?“国字号”美丽河湖海湾直接入景。桂林漓江、南宁那考河、桂林灵渠先后入选全国美丽河湖提名或优秀案例,北海涠洲岛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及全国首批“和美海岛”,行走在八桂大地上,广西之美映入眼帘、沁人心脾。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的定位。广西“美”出圈,越来越多的山水河湖贴上“国字号”标签,成为生态美的鲜活缩影,背后正是广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信号”的笃定与笃行。昔日,这里的城市也面临着“发展的阵痛”,大江大河大湖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比如,南宁那考河就曾遭遇严重污染,流域水质常年劣Ⅴ类,河道行洪不畅,区域饱受内涝之苦,生态功能逐步丧失。生态问题是发展中的“致命问题”。广西深知,如果守护不好生态“家底”,就会砸子孙碗、断未来路。

怎么办?以“制”强“治”。这些年的广西,给人一些鲜明感受是:环境领域的地方文件频频出台。绷紧红线、严明底线,生态问题不含糊、没商量,必须“清仓见底”。桂林致力探索历史遗产保护协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新模式,出台《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制定《灵渠保护规划》等政策文件;北海则创新实践,聚焦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北海沿海沙滩保护等重点,不断建强制度机制,廓清发展路径……全区各地坚持走“绿色路”,广西的“美感”越来越清晰生动。

生态之变,背后无不是理念之变、制度和行动之力。给河流配上“管家”,让绿水长流;从严治理企业污染,让保护生态成为市场行为准则,让经济发展更可持续。生态治理壮士断腕,从严从紧,广西不断“刷新自己”,美了家园,升了“颜值”,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典范。南宁那考河水质提升,新增的水生动植物、飞禽鸟类共38种。桂林投入真金白银治理河段、做好修复,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生态“脱胎换骨”,换来“金山银山”。旅游业是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有一种蓝,叫“广西蓝”;有一种绿,叫“桂林绿”;有一种海,叫“北海的海”……在广西,处处皆景,随处可游。依托好山好水好风光,广西持续做活“旅游业”,让“家门口”的“幸福产业”不断升温。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旅游业“甲”四方,去年桂林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5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890亿元,持续呈现高位增长态势。如今,广西越来越多的河湖海湾进入“国字号”方阵,不仅擦亮了地方名片,也为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生态发展成果广泛惠及民生福祉。前不久,广西发布5条春节精品线路,邀“桂客”过大年。去北海银滩、涠洲岛追寻人海和谐的“诗与远方”,到桂林灵渠感受千年古运河的灵动之美,美丽河海,传递幸福,生态造福民生福祉的意义落到普通游客、地方百姓身边,便有了更多的具象化表达。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好“绿美家园”,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细读今年的广西政府工作报告,浓墨重彩书写“生态”二字。不论是“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接力出发,还是“植树造林380万亩以上”的目标定位,或是“加力创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和南宁国家植物园”的统筹施策,每一步都表达着广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向感”“未来感”。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体推进,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壮美广西”呼之欲出,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将更加坚实可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