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图片频道 > 高清图集 > 正文

小城音乐节的“河池样本”

2025年11月13日 21:3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潘剑 编辑:刘山

曾经,当人们提起音乐节,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都市霓虹、万人狂欢的盛况,仿佛那是大都市的专属浪漫,与偏远山区小城格格不入。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文化下乡与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一座座藏在群山之间的小城,也开始奏响属于自己的音符——“大地轰鸣”南丹音乐节、东兰县坡豪湖水上嘉年华音乐会、金城江区姆洛甲·映荷谷烟火音乐会、巴马赐福湖水上音乐会……今年,多场音乐活动在河池各县火热展开,不仅让乐迷过足了瘾,也让山区小城文艺范十足,成为最具活力的地方文化新名片。

不一样的精彩

10月25日,河池市金城江区映荷谷景区,极具民族风情的“姆洛甲·映荷谷烟火音乐会”热闹非凡,意识体系、柏那栏、圣鹿、桔、往日情怀等广西本土多支乐队火热开唱。这场持续近5个小时的音乐会是河池“绿野·活力金城”音乐节的预热活动。当天,5000多名乐迷涌入现场,激情的歌声、掌声、尖叫声点燃了小城的周末……

alt

金城江区举办的音乐会活力十足。

而在早前的2025“大地轰鸣”南丹音乐节现场,崔健、老狼等著名歌手和瓦依那、原野兄弟、老男孩等乐队登台演唱。熟悉的旋律、绚丽的灯光、动感的节拍,或低声呢喃、或高亢激昂,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浪潮,乐迷们热烈地沉浸在音乐海洋。

据统计,2025年南丹音乐节累计接待乐迷2.58万人次,带动文化旅游直接消费1597万元。110家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媒体话题流量超90万,全网总流量超过2亿,登上今日头条全国热搜榜。

南丹音乐节现场火爆。

这是近年来河池音乐活动火爆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南丹县一直在寻找能够点燃全域文化旅游的“引爆点”。

2023年初,南丹县谋划举办一场音乐会。“当时不少人质疑:‘南丹,凭什么吸引外地人奔赴一个小县城?能办得下去吗?会不会只是图一时热闹、自娱自乐?’”南丹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谭善亓回忆起步的艰难。

转机出现在2023年夏天。岜農所在的瓦依那乐队在《乐队的夏天3》中一鸣惊人,主唱在节目中动情地说:“我们的音乐,都是从南丹的稻田里长出来的。”这句话瞬间击中了无数观众的心。

“就是它了!”南丹县委宣传部部长梁彩艳当即拍板。随即,她与策划团队多次见面洽谈,进行思想碰撞,并听取年轻乐迷的建议。“我们要办一个真正属于乐迷的音乐节,不要千篇一律的复制品,要做出南丹的味道。”

两个月后,“一碗老酒”南丹岁末音乐会在南丹体育场举行,瓦依那、海龟先生、回春丹、马帮等广西本土乐队参演。

“一碗老酒”南丹音乐节举办当天,这个常住人口仅10万余人的小县城,单日到场乐迷超过一万人。社交媒体上,“南丹音乐节”话题迅速升温,纯粹的风格与稀缺的体验让网友纷纷直呼:“原来在广西还有这么真诚的音乐节!”

动人的一幕发生在音乐会结束时。主办方免费为每位乐迷送上一小碗温热的南丹甜米酒,“喝一口,暖的是身子,记住的是乡愁”。

“正因为市场上有太多千篇一律的音乐节,一个县城举办的音乐节反而以真诚打动人。”瓦依那乐队经纪人、南丹音乐节策划人拉家渡如是说。

此后,南丹县和拉家渡团队乘势而上,接连举办了2024年和2025年南丹音乐节。

如今,南丹音乐节已连续举办3年,“一年一主题、年年有创新”的运营模式形成了良好口碑,不少乐迷感叹:“在广西,音乐节可以很南丹。”

南丹音乐节的成功,为河池其他县(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2025年元旦期间,东兰县坡豪湖草坪音乐会连续两日在该县坡豪湖国家湿地公园举行,多支乐队为现场千名乐迷献艺。生活在小城的音乐爱好者,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与城市里一样的音乐会,让大家倍感幸福。青年乐迷韦晓娜内心激动不已:“希望今后还能欣赏到这样的音乐。”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金城江区举办了“三月三姆洛甲音乐会”,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在棉花天坑举办了“悬崖音乐会”,东兰县举行了坡豪湖水上嘉年华音乐会,大化瑶族自治县“五一”期间连续举行3场主题音乐会……河池“一县一品”的音乐节格局正在形成。

2025年,东兰县举行的坡豪湖水上嘉年华音乐会。

从最初“凭什么办音乐节”的质疑,到如今“音乐节按南丹标准办”的口碑;从一个县城的自问自答,到一座城市的集体觉醒——河池,这个曾以“长寿之乡”“刘三姐故里”闻名的桂西北秘境唱响了动人的时代之声。

山水与人文的交响

近年来,音乐节已经成为一座城市吸引年轻人的重要活动,各地也以更亲和、更开放的姿态欢迎年轻群体。

音乐节已经成为一座城市吸引年轻人的重要活动。

连办三届的南丹音乐节最吸引人的,正是自身特有文化的异质性和可持续性——2023年“一碗米酒”南丹岁末音乐会,以歌讲述桂西北“土地和米酒”的故事;2024年南丹音乐节掀开“大地序曲”和“声音秘境”;2025年“大地轰鸣”南丹音乐节,展示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音乐节下沉到县城不算新鲜,但坚持做有调性的音乐节却很难得。演唱会市场波动巨大,拉家渡对此深有感触:“南丹音乐节选择从人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消费主义出发,体验过的乐迷都能感受到。”

认识到现实的局限之后,策划团队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南丹音乐节既保持自己的调性,又不拘泥于广西本土,先后邀请了具有地方特性的二手玫瑰乐队、尧十三、莫西子诗和大鬼师乐队,以及崔健、老狼、万年青年旅店乐队等。他们现场表现力强,风格又不尽相同,给予了乐迷多重审美体验。

这恰恰让南丹音乐节有了乐迷到场的理由:稀缺性和纯粹性。

音乐节吸引大批乐迷的到来。

2025年,“大地轰鸣”南丹音乐节震撼上演。崔健等重量级音乐人轮番登台,普通乐迷在小县城近距离接触偶像,无形中提升了音乐节的吸引力,还吸引了来自英国、泰国、老挝、马来西亚等国的观摩团参与。应援声如潮水般涌动,大屏上满载着乐迷的热爱,旗帜在风中轻盈飘扬。乐迷们通过呐喊、挥旗等方式表达对偶像的支持,这种互动让音乐节成为情感交流的纽带。

当崔健唱响《一无所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花房姑娘》等经典歌曲时,得到了全场激情回应。热烈的气氛让他不由感叹:“南丹太棒了!”随后,崔健与岜農合作,演唱了南丹特供版《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儿野》等曲目,现场气氛持续沸腾。

东兰县则把目光投向了富有山水特色的坡豪湖国家湿地公园。今年,该县相继举行了元旦坡豪湖草坪音乐会、水上嘉年华音乐会以及星空音乐会,吸引了大批粉丝追捧。“在坡豪湖畔参加热闹的音乐会成为当地年轻人的新期盼”,东兰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马方康如是说。

“小县城有小县城的特点,它更加原生态,更有乡土气息。音乐演出时,舞台不需要多复杂的舞美搭建,幕布是落日映衬下的草坪和河流,听着流水声和音乐,这是大城市用灯光和人造艺术品无法取代的。”马方康说,在坡豪湖举行音乐会,交通方便,场地足够,加上那里乡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方言,对乐迷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天坑回响·罗城棉花天坑音乐节举办。

今年夏末,天坑回响·罗城棉花天坑音乐节在棉花天坑景区大剧场唱响。华语流行音乐男歌手吴睿、乐团主唱姚韦薇、实力唱将韦婕、人气歌手张哼轮番登场、倾情献唱,特色声线震颤岩壁。台下乐迷和游客伴随着音乐节拍挥舞荧光棒,欢呼声与歌声在岩壁间碰撞,形成了特别的夏夜狂欢。

该景区环形岩壁的地心剧场仿佛天然混响舱,为音乐节演出提供了良好的声学环境。旋律在绝壁间形成独特的回响,让观众感受到广西山水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

这些在不同场景举办的音乐节,成为当地文旅创新的生动缩影。多元融合模式的探索实践,让高雅之声在群山之间回响,吸引越来越多的乐迷走进河池,走进广西。

基于音乐却不止于音乐

当主流音乐节追逐流量明星时,南丹音乐节将舞台设置于群山环抱的田野意境中,乡土场景与音乐主题遥相呼应,“摇滚+非遗”的在地表达,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依托农耕与山水文化,2025年“大地轰鸣”南丹音乐节,场内设立了独立的非遗舞台,展演白裤瑶铜鼓文化、《竹篙龙》《陀螺秀》等民俗项目,音乐表演与非遗展演穿插进行,形成“听觉+视觉”的双重文化体验。

音乐节还特设文创集市,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瑶族纹样的手机壳、印有壮族图腾的T恤、以铜鼓为灵感设计的金属耳饰……这些曾经被视为“土气”的民族符号,在音乐节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广州游客李女士专注地染制一个蓝染帆布包:“原以为非遗很古老,没想到可以这么时尚!”

音乐搭台,美食也吸引人气。

音乐搭台,不止传承文化,拉动消费更有戏。

“音乐节就像一剂催化剂。它让游客留下来,让文化活起来,让村民富起来。”南丹县全域旅游发展中心主任梁怡梦开心地说道。

当地报告显示:南丹音乐节标杆效应显著,2023至2025年,南丹年接待游客从332.9万人次增至813.3万人次,旅游总消费从38.2亿元增至84.9亿元。为延续长尾效应,河池依托“演艺+旅游”模式,与景区联动推出门票优惠,吸引游客参与沉浸式体验,形成“音乐节吸引游客——游客带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南丹县音乐节举办期间,洞天酒海、歌娅思谷、丹炉山等8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借势推出“音乐节套餐”,形成消费闭环;当地政府同步推出云观天跨年音乐会、郦久郦杰跨省音乐会、洞天盛境洞穴音乐会等景点音乐会,延续音乐盛宴……

以音乐之名,引八方来客,既要“引客”,更要“留客”。自首届南丹音乐节举办以来,巨大的潜力让河池捕捉到了新的流量密码。

要在一个小县城成功举办三届音乐节,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政府提供空间与环境,提供人性化的便利,阵容由我们主导。”拉家渡感慨,“这种信任,换来了纯粹的音乐现场。”

成功的背后,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开放包容与制度创新。河池市推出“音乐节筹办综合服务”,将营业性演出、临时搭建等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事申请、并联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5日。文旅、公安、消防等部门提前介入,确保“既放得开,又管得住”。

音乐会现场。

“河池依托长寿文化、刘三姐歌谣文化、丝绸文化、铜鼓文化四大世界级文旅IP,深挖长寿、生态、民族、红色等资源禀赋,以‘流量转化、标杆打造、特色赋能’为方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推动有条件的县区策划举办民族特色音乐节。”河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梁雄健介绍。通过“一县一策”精准指导,河池形成错位发展格局,推动“演艺+旅游”深度融合,以音乐节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金城江区依托第二十三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将于11月15日举办“绿野·活力金城音乐节”,汪峰、草蜢乐队、五条人、薛凯琪等知名歌手将参演。其中,绿野系厂牌艺人“黑池户”3位成员均来自河池,成为本土音乐力量崛起的象征。

此次音乐节将设置“音乐+非遗+民俗+美食”多元内容,结合铜鼓、山歌、剪纸等元素打造专属视觉形象,并与艺术节联动,实现“为一场音乐节,赴一座城”的引流效果。“金城江作为中心城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保障到位。从河池出发高铁1小时可直达南宁、贵阳;城区有1.4万张床位,完全能满足跨区域乐迷需求。”金城江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梁利敏介绍。

何以“声”生不息

“在河池,音乐从来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需品。”河池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曾宏华一语道出这片土地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音乐会火爆现场。

作为刘三姐歌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河池聚居着壮、汉、瑶等12个世居民族,歌声早已融入当地人民的血脉。至今,河池各地仍保留“以歌代言、以舞传情”的古老传统。每年“三月三”,山歌响彻山谷;白裤瑶“年街节”上,“细话歌”婉转低回;毛南族“分龙节”的傩戏吟诵古朴神秘;仫佬族“依饭节”的祭祀歌谣庄严厚重……这些活态传承的民族音乐,构成了一座无形的“声音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最鲜活、最系统的呈现,莫过于已连续举办22届的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每年艺术节,来自河池各县(区)的山歌高手齐聚一堂,铜鼓震天,音乐如海,山歌如潮。

深厚的民间基础为音乐节兴起提供了养分,时代机遇与政策引导,让这颗种子破土而出。

随着文化和旅游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如何让独具特色的音乐节(会)IP可持续发展下去,是当地亟需解决的问题。

“最大困难是短时间内爆发的人流与县域基础配套的适配问题,比如音乐节观众的食宿问题。”梁彩艳回忆道。

“乐迷接驳车”专车接送。

2024年音乐节期间,当地政府对外协调铁路部门加开音乐节专列,对内整合公交、旅游大巴,开通景点往返会场接驳专线,划定临时停车场并安排免费摆渡车,解决了乐迷的交通出行问题。近两年,南丹新增民宿床位2000个,联合平台推出“民宿+门票”套餐,鼓励农户规范经营。同时,协调周边县城资源,实现跨区域住宿保障。

但更大的瓶颈在于人才。目前,河池音乐节多依赖外地执行团队,本土策划、执行、营销人才储备不足。尽管有河池学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等院校,但能直接服务文旅行业的毕业生不足百人。

“我们迫切需要建立本土人才培养和留存机制。”曾宏华表示。

破局之道已然开启:河池学院与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共建“民族音乐创新中心”,开设音乐节策划、非遗数字化等校企合作课程,将筹备流程拆解为模块化教学,让学生在校即可参与实战。

如何培育更多音乐人才?河池市委宣传部同步支持和培育瓦依那、白裤子、老男孩等10多支本土音乐团队,支持其活跃于区内外舞台;持续举办市级原创歌曲征集大赛,推出地方IP优秀作品;借鉴政企联动模式,引入专业运营人才,提升各县(区)音乐节盈利规划与执行能力。

更深层思考在于可持续性。“我们不能只有一个南丹,要让音乐节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梁雄健坦言。

面对挑战,河池展开新的探索——

南丹县正在落地瓦依那乡村音乐创作基地建设,打造集音乐创作、表演、研学、采风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平台。项目规划艺术仓库、那田铺子、星光旅社等,预计2026年10月完工。

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依托“民族音乐创新中心”启动“文化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对承诺服务本地5年以上的学生提供学费代偿,并优先推荐至非遗保护中心、文旅部门等单位。

“我们正在构建‘数据+口碑+民生’三维度形象价值评估体系。”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评估机制将重点考察传播力、引流力、带动性、民生改善和游客满意度五大指标,为音乐节科学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河池音乐活动不断兴起,折射出当地更深层次的文化转型。对本地居民而言,音乐节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益,更是文化认同的重塑。“以前觉得音乐节是城市里的高雅活动,没想到我们身边也有了。”在南丹县从事运输工作的小甘说,这两年他都买票,到现场跟着大家一起听音乐。

迎着文旅融合浪潮,河池,正踏着音乐节拍探索转型之路,证明文化自信从来不是大都市独有,乡村振兴更需要精神的富足。

(本文均为资料图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