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社会 > 奋进时代新征程 网聚八桂正能量——2023年广西网络正能量作品征集推优评选专题 > 文载正道 > 好事速递 > 正文

【地评线】桂声网评:从“有其屋”到“优其屋”的广西民生实践

2025年11月14日 17:19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刘纯银 编辑:朱天宇

今年,广西将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3.5万套以上;1—7月,广西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连续4个月超过全国水平……9月2日,记者从广西持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住房难题,加快构建“保障+市场”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住房问题,始终是牵动民生的“心头事”,关乎千家万户的安稳与幸福。近年来,广西围绕实现百姓“宜居梦”,构建起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体系。随着这场以“保障”为底、“市场”为翼的住房变革持续推进——一边筑牢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民生兜底防线,一边通过政策引导激活房地产市场活力,用“两只手”协同发力,让“居者有其屋”的愿景逐步照进现实,托起百姓的“宜居梦”。

“保障之手”稳底盘,让困难群体“住有所依”。广西始终把保障性住房当作重大民生工程,构建起覆盖不同群体的供应体系:公租房为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兜底,近十年累计开工8.2万套,截至2025年7月,45.75万户家庭正享受公租房保障,其中,9.34万户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再也不用为“住哪儿”发愁;保障性租赁住房为新市民、青年人“搭台阶”,截至2025年7月底累计筹集22.57万套,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7.8万套已竣工交付,让年轻人在城市打拼有了“温暖港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工薪群体“开窗口”,2024年以来累计建设9395套,5916户家庭已排队等候,圆了“买得起房”的心愿。更贴心的是,广西还关注灵活就业人员需求,2017年起推动12.14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放贷款45.51亿元,让“新市民”也能享受到住房保障的阳光。

“市场之手”活机制,住房消费“惠民生”。保障托底的同时,广西也在通过政策创新激活房地产市场,让更多人能通过市场渠道实现住房需求。2024年9月以来,自治区本级先后安排家装补贴8.5亿元、购房契税补贴2亿元、购房补贴2亿元,叠加地方政策,真金白银降低购房成本;新“桂14条”正在征求意见,“以旧换新”“公积金支持”“好房子供给”等举措,精准对接群众改善性需求;针对非住宅库存问题,出台去库存方案,放宽学位、车位限制,让 “沉睡”的商业资产变成“惠民”资源。数据是枯燥的,但最有说服力:今年1—7月,广西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连续4个月超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速5.7%,增速超过全国9.8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6位。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回暖,正为百姓“选好房”提供更多可能。

更值得关注的是,广西还让“两只手”握得更紧——收购存量商品房充当保障房。今年以来,广西已累计收购存量住房2.92万套,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等,既加快了保障房供给,又消化了库存,截至7月底全区商品房库存较2021年最高峰时下降34.1%。在城中村改造中,这种协同效应更明显:南宁、柳州等市通过“买现房+发房票”,让4.13万城中村住户住上“心仪房”;南宁市鸡村改造项目不仅建房子,还配套7所学校、对接医疗资源,打通31条断头路,把“泥巴路”变成“柏油路+步道”,15分钟生活圈让“住得好”有了更实在的内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当然,“双手托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未来还需继续夯实保障根基,优化申请分配流程,让政策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群体;同时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推出更多适配百姓需求的“好房子”,让保障与市场形成更大合力。相信随着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越握越紧,广西百姓的“宜居梦”将愈发清晰,“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的生动图景,必将在八桂大地上精彩呈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