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市县融媒体中心作品精选 > 热点推荐 > 正文 |
在百色,邂逅流动的喀斯特山水长卷 |
2025年11月14日 18:03 来源:百色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曾园棋 |
|
当阳光穿透云层 洒落在百色的喀斯特峰丛间 一幅由飞瀑、湖光、天坑构成的 地质长卷在天地间徐徐铺展 这片地处云贵高原与 南岭丘陵过渡地带的土地 以典型的溶蚀高原地貌为基底 孕育出 通灵大峡谷、大石围天坑、浩坤湖等 众多秘境 每一处都是大自然亿万年雕琢的杰作
雨后的鹅泉(航拍)。谢晓夏 摄 飞瀑与奇洞:峡谷里的自然交响 走进靖西通灵大峡谷,仿佛踏入一道被时光精心雕琢的裂缝。深邃的峡谷中,古老树木遮天蔽日,清澈溪流在奇石间欢快穿行。最令人震撼的,是那道从188.6米高处飞泻而下的通天瀑布,如银色巨龙从天而降,水声轰鸣,水雾弥漫,在阳光下折射出绚烂彩虹。
通灵大峡谷瀑布。农承珍 摄 沿着蜿蜒步道深入,可见峡谷内别有洞天:地下暗河在溶洞中静静流淌,这里不仅是地质奇观的聚集地,更是一座活的“天然植物王国”。茂密的植被中,桫椤、观音莲座蕨等珍稀植物悠然生长,这些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物种,为峡谷增添了神秘的生命色彩。 如果说通灵大峡谷是静止的地质史诗,那么古龙山大峡谷就是一场动感十足的探险盛宴。这里集峡谷之险、瀑布之壮、暗河之奇、溶洞之幻于一体,而最令人心驰神往的,莫过于那独一无二的“三峡二洞”漂流体验。乘坐皮划艇顺流而下,时而行进在开阔的峡谷间,仰望凌空飞泻的瀑布;时而钻入神秘溶洞,在黑暗中聆听地下河的私语,欣赏美轮美奂的钟乳石奇观。
古龙山峡谷瀑布。周福宁 摄 天坑与秘境:地心深处的生命密码 在百色的喀斯特秘境中,乐业大石围天坑无疑是最耀眼的地质明珠。作为世界最大天坑群的核心成员,它以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内涵,被誉为“天坑博物馆”与“地下原始森林公园”。 大石围天坑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其坑口呈椭圆形,深度达613米,站在坑口观景台俯瞰,云雾缭绕间,坑底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如巨大的绿毯铺展,与陡峭的崖壁形成强烈视觉冲击。这里还是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生长着众多珍稀植物,科考人员还在此发现了盲鱼、盲虾等特有洞穴生物,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宝贵样本。
大石围天坑云海天舟。乐业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相较于大石围天坑的声名远扬,平果龙养天坑则像“养在深闺”的一处喀斯特地质秘境。深逾百米的天坑如漩涡般嵌入群山,与溶洞、石钟乳共同构成了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碧绿草甸点缀其间,宛若闯入现实版的“塞尔达传说”。沿蜿蜒小径探入,可见岩层在风雨侵蚀下形成天然阶梯,层叠如“石头梯田”,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行至深处,天坑如大地之眼豁然“睁开”,坑底春草如茵,牛羊悠然,与远处嶙峋石林相映成趣,原始风光中流淌着诗意的静谧。
大曹天坑。乐业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据悉,百色境内形成的天坑可以追溯到大约6500万年前的地质时期。目前,已发现的天坑数约80处,约占全球发现数量的18%,全国25%,广西61%,主要分布在乐业县30个,那坡县19个。近年来,靖西、德保、平果、田东、凌云等地又新发现近似天坑的塌陷漏斗31个。 湖光与峰影:碧水间的诗意栖居 在凌云,喀斯特峰林环绕之中,浩坤湖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静卧。这片约20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是区域最壮观的岩溶地貌景观之一。湖岸石灰岩山峰与碧水相拥,形成了“山依水立,水绕山行”的绝美画卷。
浩坤湖。罗小凤 摄 从渔人码头远眺,停泊的游船与连绵峰林构成不输桂林的山水美景。38公里环湖骑行道将湖光山色串联成卷,湖心的飞檐亭台是点睛之笔,四面临水的位置使其成为观赏日出日落的绝佳地点。全透明的玻璃无影桥带来踏水而行的奇妙体验,晴日里,桥面与湖水折射出独特光影,营造出“无影”的视觉体验。 浩坤湖不仅风景秀美,更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沿岸发育着天坑、溶洞等丰富的地质遗迹,展现了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 百色另一颗“水上明珠”渠洋湖,则以“广西版千岛湖”的风情吸引着游人。34公里环湖公路环绕湖面,24座孤岛星罗棋布,有的形似卧虎,有的状如莲花……游客可选择骑行环湖,在甘蔗田与稻田的清香中感受田园风光;也可夜宿湖畔露营地,看银河倒映湖面。最具特色的莫过于体验壮族渔家生活——随当地阿妈学撒网捕鱼,将新鲜湖鱼用山泉水炖煮,奶白色的鱼汤鲜美醇厚。
渠洋湖美景。邱加西 摄 德保县的陇卡赖小众秘境,是喀斯特地貌原始之美的又一力证。每逢雨季,山谷间汇成的蜿蜒河流在阳光下泛着渐变的青绿色泽,宛若一条游龙静卧于宽阔草甸,因而得名“青龙湖”。这里的美,在于浑然天成的野趣——没有栈道围栏的束缚,唯有自在生长的绿树野花、悠闲踱步的牛羊与偶尔掠过的飞鸟。当阳光洒落,将湖水浸染成通透的碧色,倒映着如黛远山,草甸的新绿在脚下绵延,远峰如淡墨层叠晕染。只需轻装漫步,便能沉浸于这片未被尘嚣侵扰的天地,感受自然最本真的馈赠。
青龙湖山水风光。马明仁 摄 文旅融合:山水迎新篇 盛装迎盛会 百色的喀斯特奇观,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宝贵载体。近年来,我市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以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沉睡亿万年的地质遗迹焕发出时代生机,从遥不可及的秘境转变为可感、可触、可体验的文旅新场景。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025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百色的奇山秀水正悄然换上新装。沿着通灵大峡谷新修的亲水步道漫步,飞瀑水雾轻拂面颊;在渠洋湖畔新建的观景平台上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这些精心打造的基础设施,让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都能以最佳视角,感受壮美的风景。 文化赋能和业态创新拓展同样为景区增添了很多魅力。靖西在景区准备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末伦”迎客、沉浸式溶洞仙侠剧场等,实现了自然奇观与人文想象的完美交融;各景区出口的文旅市集,让中药香囊、非遗漆扇等非遗产品成为可带走的“百色记忆”。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通过低空飞行、云海天舟观景平台、映月湖兰花展和《雨巷佳人》节目展演等项目,打造集观景、探险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区。凌云浩坤湖建设环浩坤湖生态体验区提升工程,引入AI智慧导览系统等,优化文化展演,让每一处山水都拥有了自己的故事,静候着游客的探寻。
天坑探险。乐业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如今,百色这幅流动的喀斯特山水长卷,已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它不再仅仅是亿万年地质变迁的见证,更是一个汇聚自然奇观、深厚文化与鲜活体验的梦想之地。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