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市县融媒体中心作品精选 > 热点推荐 > 正文 |
作品已达百幅!广西一画家手绘电影海报,重启银幕记忆 |
2025年11月15日 16:12 来源:玉林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晓彤 |
|
《刘胡兰》《闪闪的红星》《地道战》《铁道游击队》……提起这些经典抗战电影,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那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英雄形象,仿佛再度浮现在眼前。这背后,离不开影院美工的辛勤创作,玉林画家周文昌便与手绘电影海报有着难忘的回忆。 今年年初,周文昌拿起画笔,重新创作一批经典电影海报,其中大部分为抗战题材。而今,他创作的海报作品已达百幅,希望以此为载体,重启几代人的银幕记忆。
周文昌在创作手绘电影海报。 与电影相伴的时光 周文昌的老家在兴业县城隍镇。他回忆道:“那时镇上的电影院经常一票难求,灯光球场偶尔放映公益电影,我总会提早搬着凳子去占位置。”学校组织的放映他也从不错过——即使需要自己掏钱买票,光影世界对他而言,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1990年,大学毕业的周文昌进入玉林市第二电影院,担任美工。将对电影的热爱投注于海报创作中,他很快适应了这份工作。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娱乐方式日益多元化,影院人流量逐渐减少,手绘海报逐渐被喷绘技术、数字海报替代。 2008年,怀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周文昌前往北京,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师从著名油画家王征骅、张义波与苏高礼教授。在那段潜心修学的日子里,他如饥似渴地吸收艺术养分。这段经历使他的画风与技法都迎来蜕变,作品屡次入选重要美术展览并荣获多项奖项:油画《故乡的记忆》被广西博物馆收藏,油画《老巷》入选广西美术馆首届美术作品展,油画《村巷》则亮相广西第二届文化艺术展,油画《炊烟又起》获广西第十七届“八桂群星奖”。如今的他,身兼玉林市文联秘书长、玉林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常带领画家深入乡野景区采风,用画笔记录并传播家乡风物。 用画笔重燃银幕记忆 “你本来就是‘电影佬’,又从事美术工作,何不重新创作一批电影海报?既唤醒大家的记忆,也让年轻人见识到手绘海报的魅力。”几年前,就有朋友这样提议。但彼时工作繁忙,周文昌迟迟未动笔。今年年初,又有朋友建议:这不仅是对电影文化的重温,更是生动的美育实践。
电影海报《林海雪原》。 在朋友的强烈建议下,周文昌终于利用闲暇时间执笔创作。年少时观影的记忆、昔日绘制海报的经验,仍深深烙印于他心中。创作时他常觉如鱼得水,或再现电影经典画面,或凝练主角精神特质,一幅幅生动海报逐渐呈现。“以前的海报多用水粉创作,易修改、成本低,上面不但有画面,还有电影名称、放映时间、主演阵容、剧情简介等信息。”周文昌回忆,当年一幅海报可能有一面墙那么大,而今他画的尺寸小了许多,但情感浓度未曾消减。每幅作品,需要用心绘制两三天。 重温旧日时光,助力文化塑城 近年来,城事文化艺术季、狮王争霸赛、时装秀等精彩活动相继在十字街上演,有着百年历史底蕴的老街重新焕发活力,向来往的人讲述着它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的传承。位于十字街区域的玉林市第二电影院,已经成为文化展示的窗口之一,毗邻的Y-park青年社区,汇聚书屋、文创小店等多元空间,吸引无数年轻人前来打卡。 而今,手绘电影海报已经隐入时光角落。玉林的影院越来越多,宣传方式也转向网络与电子屏,影院内外,多是喷绘展板和数字影像。闲暇时,很多人都愿意走进影院,品味一个又一个的光影故事。 在周文昌的画室里,百幅手绘海报沿墙排列,其中有数十年前的经典老片,也有近年来热映的《战狼》《长津湖》等红色题材作品。“海报是电影与观众的第一场对话,而手绘让这场对话始终带着温度。”周文昌说:“而今,玉林文化塑城工程正在持续推进。我希望这些画能带人们重温旧日时光,也为文化塑城贡献一份力量。”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