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乡村频道 > 正文

在水一方写新篇,阳朔移民的“绿水青山”致富画卷

2025年11月16日 20:47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王克础 实习生 练馨予通讯员 欧利忠 莫小波 编辑:周映 朱慧琳

实习生 练馨予  记者 王克础 摄制

11月5日午后的阳朔县金龙桥码头,竹筏在漓江支流上划出涟漪。

易秀金手持竹竿,载着游客悠然穿行在山水间。“一趟80元,忙的时候一天能跑8到10趟。”这位金宝乡阳朔洞水库移民边说边擦汗,脸上洋溢着笑容。

11月5日,记者在阳朔县金龙桥码头看到,像易秀金这样的移民竹筏工有数十人。旅游旺季时,他们每月能收入几千元,几个月下来就有三四万元。“吃上了旅游饭”成为这些水库移民的真实写照。

阳朔金龙桥移民村村民在划竹筏。记者 王克础 摄

从竹凉席到金桔园,一个村庄的绿色转型。

站在阳朔县金宝乡久大村久大水库前,全国人大代表、久大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宁向记者讲述了这个水库移民村的故事。2005年之前,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做竹凉席,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严重污染环境。

“2003年村民代表大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将竹凉席产业搬迁到经济开发区。”王光宁说,尽管收入可观,但村民们环保意识很强,对搬迁十分支持。

转型之路由此开启。村里引进金桔和罗汉果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500亩和600亩,去年为1758名水库移民带来人均超2000元收入。站在金桔园里,王光宁指着挂满枝头的果实说:“这才是真正的绿色产业。”

久大村的创新不止于此。村里与水库及第三方公司签订“四方两股一体化管护”模式,开展大水面生态养殖,目前放养鱼苗4.5万尾,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

记者举起镜头,美不胜收。林福环 摄

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推进。生态移民发展中心将沿水库到村里的道路从3.5米拓宽至5米,铺上了沥青。全村累计筹集资金300万元,完成了8个自然村的人畜饮水项目,实现了自来水稳定入户。

对于未来,王光宁信心满满:“我们要做好‘好山、好水、好环境’这三篇文章。”

久大村计划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滑道等旅游项目;利用优质水资源招商引资开发矿泉水产业;改造闲置民房为高端民宿,开发露营营地、康养步道等农文旅项目。

久大村和久大村水库。 记者  王克础  摄

阳朔县生态发展移民中心主任莫小波介绍,全县移民收益人数达9425人,旅游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约占20%。这些曾经为水库建设背井离乡的移民,如今正享受着生态保护带来的红利。

夕阳西下,易秀金划完最后一趟竹筏,收拾着器具。他说:“现在的日子,就像这山水一样美。”在碧水青山间,阳朔水库移民正在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福利镇龙尾村猕猴桃基地建设项目。阳朔生态移民中心供图

阳朔县福利镇龙尾村委河背村乡村振兴风貌改造。阳朔移民中心供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