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广西频道 > 正文

柳汽人的“拳头”|71年老牌车企的行与思

2025年11月18日 12:2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陈明桂 覃伟立 编辑:黎静

每年春节,全国各地的农村,平时很少有人的停车坪、空地上,大都会变成一场车展。

来自各地车牌的、各种品牌的、各种型号的汽车,会在这一时间里,不自觉的汇集在最基层的地方,讲着自己的故事,也听着别人的故事。

听着同村的小伙伴,高谈阔论着自己花多少钱买的新车,新车有多么新潮、多么厉害时,殷义荣嘴角微微一笑。

“我这辆车,是我自己造出来的,里面很多螺丝也是我自己拧上去的,每个零部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安全性能怎么样,我清清楚楚。”

殷义荣一句话,让很多小伙伴瞬间无语。

我制造,我自信,殷义荣这份荣耀感,源自柳州,源自产出广西第一辆汽车的城市。

东风柳汽星海V9生产线。东风柳汽供图

握紧拳头 用心造车

“今天要下线350辆车。”11月10日,东风柳汽乘用车整装车间里,殷义荣带着班组成员一道,在生产线上忙着。

从2010年进入东风柳汽,殷义荣一直呆在生产装配一线,从搬运零件到拧螺丝,从学习技艺到带班攻坚,如今已是东风柳汽乘用车内饰三班班长。

一辆车,有众多零部件,每个环节、每个工艺,都不容有丝毫偏差和隐患。

“我们这个班组,主要负责减震器总成、安全带安装、侧围护板、仪表和顶棚总成安装等。”殷义荣的工作,就是让自己所在的生产流程上,确保万无一失。

美好的设计蓝图,能否真正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一线员工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执行能力,至关重要。

制造企业的工人,身上往往都有一种与别人不一样的特质:做事特别认真、较真,因为老一辈人会告诉年轻一代,一旦拧错或少拧一个螺丝,后果不堪设想。

在生产一线,殷义荣每天感受着公司对产品品质、安全性能、标准化生产等指标的严格要求。

“我们今年来装配过43个乘用车型,不管是哪一个车型,我们都是踏踏实实造好每一辆车。”殷义荣说道,正因为对所造车辆的知根知底,自己在儿时同伴关于汽车的讨论中便多了几分底气。

“像我们在装备星海S7和星海V9这两款新能源汽车的时候,车身和零部件给人的厚实感特别明显。”

从咬紧牙关、握紧拳头、克难攻坚造出广西第一辆汽车,那股踏实劲,至今仍在生产一线留下深深烙印。

在东风柳汽商用车整装车间,各种型号的东风乘龙卡车陆续下线,和殷义荣同一年进入东风柳汽的余金文,有着同样的感受。

“回家过年的时候,发现同村搞物流运输的老乡,买了十几辆乘龙卡车,在老家看到自己参与生产的汽车,那种感觉特别自豪。”余金文说道。

探访东风柳汽智慧工厂。视频摄制:东风柳汽

一个企业的精气神,不止于高堂之上,在最基层的地方常常能找到最直观的展现。

从车间一线做起,踏实好学、专研解决生产难题,余金文如今已是东风柳汽商用车整装车间桥组合班班长。

生产车间的一角,10多台工业人形机器人整齐“站”在一旁,技术人员正在做各种调试工作。

“这些人形机器人,等调试好以后,会用来搬运物料放入指挥车中,然后由指挥车自动运送到相应的工位,等于是把捡物料这种繁重的体力活,交给机器人去完成了。”余金文介绍。

从制造到智造,时代的每一个脉动,生产车间里总有痕迹和记忆。

“这五年来,感受特别深的是,车间引入各类智能化生产线后,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可以满足各种订单的需求。”

满足订单需求,意味着要在规定的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交货,“时间就是效益”这一含义,在车间一线具象化。

“有一次,为了尽最快速度交付,我们做到了一个小时下线19台商用车,这样的效率一度引来同行的前来观摩和取经。”说起当时情景,余金文倍感自豪。

一个小时下线19台车,不是为了速度而速度,而是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如何考量效率的提升。

对于效率,余金文有自己的理解:“效率的提升,无非就是两个路径,一是同样的人数产出更多的产量,二是更少的人力完成同样产量。”

效率的背后,依旧是匠心,依旧是踏实。

“你看,这个乘龙车的龙骨架,多厚实啊。”余金文指着正在进入装配流程的乘龙车身说道。

“进入柳汽,十几年过去了,尽管有时很辛苦很忙碌,但比起很多同龄人,我还是知足的。”余金文感叹岁月留痕。

今年是东风柳汽建厂71周年,“企业发展,员工幸福”是东风柳汽秉持的理念之一。

“这六年来,公司持续厚植民生情怀,探索构建中长期激励机制,推动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员工福祉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改善。”东风柳汽总经理林长波说道。

东风柳汽乘用车下线。东风柳汽供图

攥指成拳 敢为人先

“卷”,是当下大多数企业人、生意人最深刻的感悟和感受。有人也曾感叹过,汽车行业更是从卷产、卷技术,到了“卷老板”的时代。

直面大环境,为了活得更从容,每个人都在更加努力。

破“卷”,向什么方向前进很重要,但能否做到上下劲往一处使更关键。

“我们需要更加上下同心攥指成拳,围绕‘变革、创新、破局’主线,在轻量化、新能源、智能化有更多举措和成效。”在公司多个场合,林长波都会对这一方向进行细化。

“近年来东风柳汽秉持‘一体两翼’发展思路,持续深耕海外市场,我觉得这几年的发展方向是对的,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东风柳汽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温华看来,战略和定力,对企业发展尤为关键。

探访东风柳汽业务出海。视频摄制:东风柳汽

从1990年成功开展首单海外业务,东风柳汽的向海战略已坚持和实践了30多年。

“客观来说,这个出海的过程,也是有不少曲折和艰辛的,但柳汽人都坚持下来了。”长期在海外市场走南闯北,温华深知前人的不易。

前人的开拓与坚韧,当下的同心与同行,让东风柳汽在海外市场不断突破。

截至目前,东风柳汽的产品,在海外市场连续五年快速增长,已进入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销量从2020年的4100多辆增长至2024年的42900多辆,销量增长超过10倍。

“特别是从2020年以来,向海图强的版图不断扩大,成效也更加明显。”温华说道:“我们希望在海外再造一个东风柳汽,2030年海外销量要达到30万辆。”

为实现这个目标,东风柳汽探索出海外本地化策略。

“海外本地化有两个路径,第一个是制造,通过共同建设工厂的方式,在海外构建相对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同出海;第二个是真正从海外客户的角度进行本地化,从技术研发、客户需求、客户服务等方面,真正本地化,这样才能融入海外市场。”

海外本地化,背后的逻辑,不仅仅只是卖车,更是要在海外构筑更加牢固和长远的汽车产业阵地。

当下,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把“向海图强”当做业绩增长的新一级。

海外市场,是蓝海、深海?还是红海?每个做过出口业务的企业人,都有自己的切肤之感。

温华发现,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产品出海,海外市场的用户,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

“如果我们采用卖货的思维,很难在海外市场做大做强,甚至走得更远。”温华对公司的战略和定力,有着来自实践的直观理解:“我们致力于在海外市场打造适合当地气候、客户喜好和文化习俗的产品。”

让温华和团队感到提气和争气的是,在标准极为严格的欧盟市场,东风柳汽的产品实现了突破。

“因为欧盟市场对汽车产品的要求标准,在全球市场里都是最高的,要打开欧盟市场,当时很多人内心是恐惧的,但我们还是做到了。”

从2023年开始进入欧盟市场,柳汽人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从零到1,从1到100……步步为营、步步跃升。

“今年应该可以突破1万台。”从最早去参加欧盟的车展,到如今在欧盟市场得到不断认可和点赞,温华总结的感受是“要敢为人先。”

星海S7上市。视频摄制:东风柳汽

抱拳同行 温暖生态

企业如人,自有气质。

林长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这样的观点:商业本质是以利他为要,先利他,再利己,且利他要多过利己。

作为71年的老牌国企,东风柳汽有自己的情怀和行动。

“这5年来,我们帮助和协助超过80家柳州本土供应链企业完成QCDD综合能力提升及数字化改造等,推动本土供应链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东风柳汽采购中心燃油动传部部长刘崇涛介绍。

自己要变好,更要让供应商也一起变好。除了帮助柳州本地供应商转型升级和更好发展,东风柳汽也与南宁、玉林及桂林等区内供应商携手前行,走出广西共同拓展区外市场,全力推动广西汽车产业链市场竞争力提升。

“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东风柳汽的理念是:作为央企国企,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更需要让更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一起参与进来共拓市场、共享蛋糕、共赢发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探访东风柳汽总装车间。视频摄制:东风柳汽

这5年,东风柳汽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担当和牵引,直接或间接引进了近40家产业链企业来广西投资,填补了广西汽车产业链条的一些空白点。

“我们从2021年发起了‘望子乘龙’计划,这是全国首个关爱卡车家庭教育的公益项目,卡友的子女考上国内985大学,我们资助4年的学费。”东风柳汽商用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谭晓蕾分享东风柳汽的初心与公益生态。

“非常感谢东风柳汽对我们家的无私帮助,减轻了父亲的工作重担。”2025年,薛同学以643分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成为“望子乘龙”计划受益者之一。东风柳汽资助4年本科学费,让薛同学深深感知着国企的温暖。

时光匆匆,温暖留痕。

截至目前,东风柳汽“望子乘龙”计划已资助29位考上国内双一流大学的学生。

“我们除了给考上国内双一流大学的卡友的子女提供4年学费资助外,也给1786名考上重点高中的卡友子女提供奖学金。”谭晓蕾介绍。

1954年,柳州农业机械厂成立,这是东风柳汽的前身。

1969年,柳州农业机械厂产出广西第一辆“飞跃”牌汽车,启动了柳州能制造汽车的钥匙。

71年的东风柳汽,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往大的说,自立自强、创优创新、同心同德、为国为民是我们的企业精神;往小的说,真诚、温暖、可靠是我们的品牌理念。”林长波说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