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经济 · 生活 > 创新 > 正文 |
AI论道|杭州“六小龙”首次同台,都聊了啥? |
2025年11月18日 16:44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古秀芳 |
|
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六小龙乌镇对话”成为焦点。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深度求索——这六家因科技创新力与国际影响力被业界誉为杭州“六小龙”的企业,首次公开同台亮相,围绕技术创新、产业突围与发展挑战展开深度交流。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六家企业负责人展开深度交流。王靖 制图 这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主持的对话,汇聚了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空间智能、开源模型等前沿赛道的领军者。六家企业负责人围绕成长历程、技术创新与产业突围、边界探索与发展挑战等议题深入交流,硬核自研、长期坚守、生态共生等多个关键词成为焦点,展现中国科技产业一次集体性的“结构突围”。 何以“六小龙”?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 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只能自己啃硬骨头——这是“六小龙”的共识。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唯有掌控底层核心技术,才能在行业浪潮中站稳脚跟。 2016年,宇树科技成立时仅有3人团队。创始人王兴兴回忆,当时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多依赖进口,价格高、适配性差,团队果断决定走上自研之路。从电机、减速器到控制系统,一步步攻克技术难关,最终打造出性价比更高的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如今,宇树团队已发展到1000多人,产品销往全球顶尖实验室、高校和公司。 强脑科技的自研之路,始于哈佛大学地下室的深夜试验。创始人韩璧丞和团队在美国求学期间,便被神经调控技术的神奇所吸引——能让自闭症孩子开口、让失眠者快速入睡、让残疾人重获行动能力。为加速研发,韩璧丞从哈佛辍学,2018年将公司总部迁回杭州后,深耕不辍,构建起独特的神经调控算法体系。如今,其智能假肢能通过意识控制完成精细动作,睡眠产品已进入市场化阶段。 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黄晓煌曾是英伟达核心研发人员,主导过CUDA并行计算框架开发。回国创业后,他瞄准空间智能领域空白,带领团队打造出全球首个室内环境数据集InteriorNet,为3D重构、机器人交互等研究提供核心基础数据。从GPU互联网渲染到空间智能服务,群核科技始终扎根底层创新,其推出的空间认知模型、工业AI孪生平台,已成为机器人、制造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 云深处科技聚焦机器人运动与操作核心技术,游戏科学耗时十余年打磨游戏引擎,深度求索深耕开源大模型……这些企业的实践证明,硬核自研是长期投入、敢于攻坚的坚持,更是科技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底气。 坚持长期主义,在真实场景中提升技术价值 对话中,多名企业负责人提到“长期主义”,让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迭代成长。 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回忆说,2008年他带着最早的机器狗参加活动时,机器狗连站都站不住,只能用两根钢绳吊起来展示。面对“机器狗有什么用”的质疑,团队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把首个应用场景锁定在电力巡检。在变电站现场测试几个月后,他们针对机器狗在工作中出现的橡胶垫快速磨损、机器异常发热,以及下雨天容易短路等现实问题,逐一进行市场应用端的创新。如今,云深处的四足机器人已能适应电力巡检、应急消防等复杂场景,今年还发布了全世界第一台具有防护能力、可以真正走向室外接受环境考验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即便遇到刮风下雨,倒在水泊里也能正常工作。 游戏科学的成长同样是长期主义的坚持。2016年,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注意到两个关键现象:在世界最大的PC游戏分发平台Steam上,简体中文用户的比例首次与英文用户持平,中国PC游戏潜在用户规模居世界前列。同时,中国电影票房突飞猛进后,逐渐达到了与美国票房相当的量级,并且本土题材电影逐渐取代引进片成为票房主力。“我们认为,一旦在一个产业,尤其是内容产业里面,如果一个中国团队做的中国题材能够开始追赶、接近甚至超过国际水平,那么毫无疑问中国的用户会给予相当大的回报。”冯骥说,基于这一判断,团队放弃短期盈利的网游、手游项目,专注3A单机游戏研发,从早期积累到《黑神话:悟空》爆发,整整用了15年。 技术的价值最终要在场景中兑现。强脑科技遵循“从痛到大”的技术路线来规划产品。“痛”,就是先帮助最需要技术的人,比如为残疾人研发意识控制假肢,为自闭症孩子开发神经调控设备。韩璧丞分享了一个细节:他们曾为一位失去右手几十年的大伯训练假肢,却发现他早已忘了动手指的感觉,团队只能构建AI模型,像婴儿学手一样重新训练神经信号。正是在这样的真实场景中,技术不断迭代,之后才拓展到睡眠管理、体重调控等大众市场。 注重生态共生,以协同创新破解行业难题 面对底层技术的共性瓶颈,开放共享、协同共生成为“六小龙”破解难题的关键。 宇树科技的做法颇具代表性。王兴兴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共创,因此公司开放了硬件平台,吸引全球顶尖实验室、高校和开发者参与软件与算法开发。“去年,人形机器人能走好路就算比较优秀了,今年,很多企业的机器人都可以跳舞或者表演。”他解释,这背后是全球开发者在统一硬件平台上的协同创新,不同团队的技术贡献,共同推动了行业发展。这种“硬件开源+生态共创”的模式,让宇树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变成“行业生态搭建者”。 深度求索则以开源模式为AI行业注入协同力量。作为聚焦AGI的企业,他们的模型在国际开源社区热度居高不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强调开放、合作和共赢。”资深研究员陈德里表示,开源能让更多开发者以低廉成本使用前沿AI技术,更能收获全球使用者反馈,这些来自不同场景的建议,反过来推动了深度求索的发展,“所以我们相信,这种技术开源带来的合作和共享是我们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核心优势。” 跨赛道技术互补更是生态共生的重要体现。群核科技推出专为工业具身智能打造的云原生工业AI孪生平台,让机器人精准感知环境、规划路径;而机器人企业在场景应用中产生的空间数据,又为群核的模型训练提供了海量素材。这种相互赋能、数据共享的跨赛道合作,打破了行业壁垒,实现了1+1>2的效果。 从宇树的硬件开源到深度求索的技术共享,从群核的平台赋能到跨赛道互补,“六小龙”的实践也生动印证了科技产业的发展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生共荣”。这场首次同台的对话,让外界看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硬核实力与清醒认知。硬核自研筑牢根基,长期主义坚守定力,生态共生汇聚合力——这三大逻辑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国科技企业从追赶到引领的突围密码,也为更多创业者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