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广西频道 > 正文 |
柳州新榨季生产在柳城“甜蜜”启动 |
2025年11月18日 21:13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陈明桂 |
|
开展仪式现场。汤晓逵 摄 11月18日,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柳城县凤山糖厂举行2025/2026年榨季开榨仪式,这也标志着柳州市新榨季生产全面开启。 活动现场,一辆辆满载甘蔗的大货车有序进入原料区卸货,一车车甘蔗被投放进蔗槽中,顺着输送线源源不断送往压榨车间。车间内,生产线上的机器开足马力,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操作,空气中弥漫着甘蔗特有的醇厚甜香味。 开榨仪式上,与会嘉宾将甘蔗抛入蔗槽中。汤晓逵 摄
运蔗车将甘蔗倒入蔗槽。谢永辉 摄
输送线将原料蔗送入压榨车间。谢永辉 摄
车间内蒸气弥漫。谢永辉 摄
工人检查生产运行情况。谢永辉 摄
工人操作生产设备。谢永辉 摄
工人通过电脑查看生产情况。谢永辉 摄 当天,柳城县辖区内,广西凤糖旗下的凤山糖厂、柳城糖厂同时开榨,六塘糖厂因升级改造拟于12月1日开榨。新榨季预计至2026年4月15日结束,历时150天。同属广西凤糖的鹿寨制糖有限责任公司则已于11月17日开榨。 开榨仪式前,柳城县还举行了糖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了本县糖业发展的成效和亮点。 柳城县甘蔗种植历史悠久,清朝乾隆年间就有种植甘蔗的记载。糖料蔗产业发展稳定,是柳城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县多措并举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2024/2025年榨季,全县进厂原料蔗总产227.26万吨,排名全区第四、全市第一;平均混合出糖率14.06%,创该县历史最高纪录,共产混合糖约31.95万吨;蔗农总收入12.27亿元,户均收入30417元,人均收入8291元。另外,全县蔗糖税收达到1.02亿元以上,实现了“产业稳、农民富、财政增”的良性循环。
柳城的“甜蜜”产品。谢永辉 摄 蔗农在地里砍收甘蔗。汤晓逵 摄 蔗农在地里砍收甘蔗。汤晓逵 摄 在柳城糖厂,运蔗车等待进入工厂。汤晓逵 摄 作为国家糖料生产基地县和广西“双高”基地建设重点县,多年来,柳城县在人均产蔗量、甘蔗亩产量、良种普及率等方面,均位居全区前列。近几年,该县始终把稳定糖料蔗种植面积作为保障蔗糖产业发展的核心抓手,种植规模持续稳居高位,常年稳定在55万亩以上。 2025年,柳城县糖料蔗种植面积达60.02万亩,较2024年增加2.88万亩,增幅4.97%,种植面积“五年连升”。该县糖料蔗种植面积不仅在柳州市各县区中排名第一,更占据全市总面积(126.8万亩)的近半壁江山。 柳城县冲脉镇指挥甘连片甘蔗。汤晓逵 摄 柳城县连片甘蔗美如画。汤晓逵 摄 在自主育种方面,2025年,由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自主研育的核心品种桂柳05136全国推广面积达398万亩,占比23.23%,辐射全国5个甘蔗主产区,居全国第一位,为广西乃至全国的“甜蜜”事业贡献了“柳城芯”。新品种桂柳1541前景良好,2025年全国试验示范种植面积超10万亩,并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审核,等待发布。 该县还突破传统制糖业单一生产模式,通过技术革新形成“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链:精炼蔗糖提升效益,引入先进制糖工艺,开发高端糖产品,如甘蔗植物活性水、零卡糖、功能红糖等,提升蔗糖产值;深挖糖蜜附加值,通过把糖蜜转化为酒精、酵母等高值产品,全年产值突破16亿元;滤泥变废为宝,利用滤泥生产有机肥13万吨/年,反哺蔗田改良土壤,推动甘蔗亩产提升约15%。通过全产业链布局,该县实现甘蔗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年增效益超7亿元,真正让“一根甘蔗”裂变成“绿色黄金”。 据了解,2025/2026年榨季,全县估计进厂原料蔗总产311.88万吨,比上个榨季227.26万吨增产84.62万吨。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