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
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中国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
2025年11月20日 08: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徐世杰 |
|
2026年将迎来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5周年。从本月16日至19日,中国—东盟中心与福建省共同主办了“2025中国—东盟周”。中国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经贸往来蓬勃发展。 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多、国际经贸秩序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逆势而上,彰显强劲韧性和活力。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总值为9821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较2002年中国—东盟开启自贸区建设进程时增长了16.9倍。2022年以来,中国东盟进出口保持稳中向好态势,进出口规模连续3年保持在9000亿美元以上。2025年前10个月,中国东盟贸易总值达862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彰显出双方经贸合作巨大潜力。 东盟首次成为浙江最大贸易市场 今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15周年,在关税减免与贸易便利化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产业互补优势充分释放,形成了深度嵌入的分工协作体系。以我国外贸大省浙江为例,今年前10个月,东盟首次超过欧盟成为浙江最大的贸易市场。 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浙江省对东盟货物贸易进出口7106.1亿元,同比增长16.2%,东盟首次超越欧盟,跃升为浙江第一大贸易市场。
在全球能源转型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日益成为浙江外贸出口的一大亮点,也是推动对东盟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前10个月,浙江对东盟出口4886.7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出口新能源汽车增长1.9倍。
除了整车出口,浙江新能源汽车企业还在东盟加速产业链布局。比如,金华的这家新能源车企,在今年4月与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宣布在马来西亚启动品牌旗下的首款明星车型的本地化组装,而另一家浙江汽配行业的龙头企业则准备进一步扩大在泰国的生产基地,深耕东盟汽车零配件市场。 东盟连续8年是我农食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东盟的贸易快车让中国的技术和产业链优势与东盟的生产成本优势完美融合,同时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也吸引着东盟的优势产品,东盟已连续8年保持中国农食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仍以浙江为例,早在2012年,东盟就已成为浙江的最大进口来源地。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浙江自东盟进口2219.4亿元,增长16.6%,其中农产品的进口增幅超过40%。 11月16日,一架来自越南的客机腹舱内带来了越南的特产——1200千克波纹龙虾。飞机刚落地,这批龙虾便被迅速转运至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东盟新鲜水果、水海产品摆上国内餐桌,越南的龙虾、泰国的香米、马来西亚的榴莲、印尼的咖啡等都已成为国内生鲜超市中的明星产品。今年2月浙江首个空港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投入使用,场地距停机坪仅300米,货物转运距离缩短50%。
不仅进出口货物通关快,海关还积极推广“中国海关优惠原产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杭州海关签发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54万份,同比增长15.7%,助力企业在进口国享惠约80亿元。
杭州海关关税处副处长 杜吟秋: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的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新协定在海关程序、贸易便利化方面都实现了重要的突破。我们将全面推进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自主打印”的模式,不断提升签证的便利化水平,使更多的浙江制造、浙江品牌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推向东盟市场。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