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图片 > 正文 |
辉煌“十四五” 壮美新答卷丨守护困境儿童向阳生长 |
2025年11月20日 08:29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朱慧琳 |
|
午后阳光穿过枝叶,将斑驳光影投在南宁市儿童福利院(南宁市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操场上。树荫下,孩子们或练习打鼓,或嬉戏玩耍。
南宁市儿童福利院(南宁市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校园。记者 何明华 摄 11月19日,记者来到南宁市儿童福利院。离操场不远的教室里,2025级园艺技术中职班的孩子们,正专注聆听班主任何芹的提问:“如何安全乘坐公交车?”“怎样选择地铁线路?”16岁的小霖听得格外认真。 患有孤独症、智力三级残疾的小霖,今年9月借助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开门办院”的契机,从社会学校转入该校学习。“我喜欢花草,以后想开一家花店。”小霖腼腆地告诉记者,入学以来,他学到了园艺知识,找到了学习目标。 距离福利院数百米处的“梦想职达铺”,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自立的希望之窗。走进商店,货架上陈列着福利院孩子手工制作的花卉及全区各地特产,几个年轻身影正忙着整理商品。
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创办“梦想职达铺”,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自立的希望之窗。图为“梦想职达铺”。记者 何明华 摄 “韦总您好,螺蛳粉礼盒装卖完了,可以进货了。”轮椅上的小卓手指略显吃力却精准地敲击键盘,与供货商沟通。因脑瘫导致肢体残疾的他自幼在福利院长大,如今已是中职二年级学生,凭借个人努力成为了“梦想职达铺”店长。 “这些推文是我写的,以后想从事自媒体工作。”小卓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微信上的作品。“职业教育和‘梦想职达铺’改变了我,要勇于追求梦想。” 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党总支部书记毕文铮介绍,该院积极构建儿童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机构内集中养育的孤残儿童提供“养教医康社”一体化服务,通过“开门办院”推动优质特教资源惠及更多残障儿童。今年9月,福利院首次面向全区招收25名中职新生,开展园艺技术等中职专业学习,构建起“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全学段特殊教育体系,目前在校学生300余人。 11月17日,在钦州市儿童福利院康复特教中心,崭新的教室里,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专注互动;感统训练室内,康复治疗师陪伴孩子进行前庭功能训练。 回忆起之前护理重度脑瘫患儿小航的经历,康复治疗师彭静依然心情激动。 6岁前是重度脑瘫患儿康复黄金期。刚接触小航时,孩子既不能坐立也不会翻身。彭静查阅档案、精准评估后,制定了个性化训练方案。一年来,经过每天不间断训练,小航终于实现独坐和翻身。 “宝贝会翻身了!”当时看到这一幕,彭静不禁泪水夺眶而出。 “孩子每一点进步,都来之不易。哪怕微小的变化,都是奇迹,对成长都至关重要。”她说。 “我们以‘最有利于儿童’为原则,新建市儿童福利院康复特教中心,为困境儿童提供托养、康复、特教服务。”钦州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科长李璐茜介绍,福利院拓展“开门办院”服务模式,为社区残障儿童提供“课程训练+托管照料”一站式服务。 “全区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全部实现设区市一级集中养育,15家集中养育儿童的福利机构持续提升养、治、康、教服务水平。”自治区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副处长严晓军表示,“十四五”以来,广西儿童福利机构积极探索“开门办院”,面向社会困难家庭提供残疾儿童康复、困境儿童替代养育。投入1200万元实施全区特殊儿童康复服务项目,惠及全区困难家庭残疾儿童867人次。 针对我区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群体庞大的特点,全区组建起由1300多名乡镇儿童督导员、1.7万名村(居)儿童主任的工作力量。2022年以来,自治区民政厅联合多部门开展牵手“童”行公益行动,在自治区层面组织10期示范性活动,引导各地开展关爱帮扶。 “‘十四五’期间,广西特殊困难儿童的生活、教育、医疗得到全方位保障。”严晓军表示,全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较“十三五”末每人每月提高222元,惠及3.4万人。“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项目,为全区考入高等院校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5000—10000元不等的助学金,惠及1万余人次。全区3.4万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79.32万名低保、特困儿童全部获得分类医疗救助。
报纸版面截图。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