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图片 > 正文

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柳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跃升至29%

2025年11月20日 09:05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陈明桂 编辑:朱慧琳

柳州市汽车产量累计达到32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突破300万辆;全区首台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在柳州下线并入驻东风柳汽实训,实现“柳产人形机器人”造“柳产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20年的10.8%上升到2024年的29%;人工智能产业产值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3.3%……11月19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七场),柳州市介绍守正笃行、创新蝶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十四五”期间,柳州市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锚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战略目标,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

近年来,该市牢牢扭住工业发展这个“根”和“魂”、坚持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东风柳汽“龙行工程”、广西汽车集团“菱势工程”,上汽通用五菱建成全球首个“岛式”精益智造智能工厂、携手华为持续深化“三智”合作开发新车型,优必选机器人在东风柳汽实现应用;扎实推进柳钢集团“四个百万吨”产品升级工程,开发出系列高强度汽车、工程机械用钢,钢铁产业加速向高附加值、高品质方向转型;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等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工程机械等产品销量全球领先,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海外营收占比达46.9%;农产品加工、林木加工等优势产业向“精”提升,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760亿元。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现代化生产线。(资料图)

作为全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持续提升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新三样”新兴产业能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产业方面,该市积极践行“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产业集群创新基地,目前拥有人工智能核心规模以上企业21家;今年前三季度,人工智能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3.3%,预计今年将突破百亿元。新能源产业方面,该市成功引进国轩高科、青山瑞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零部件企业落地并建成投产,引进金风风电设备、阳光新能源、鹏辉能源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新材料产业方面,该市大力发展ITO靶材、云母珠光材料等产品,推动广西晶联光电实现了ITO靶材国产化替代,七色珠光(二期)建成投产。

科技赋能,创新前行。柳州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全市拥有各类创新平台900余家,其中国家级平台19家、自治区级平台227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2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

当前,柳州正紧紧围绕自治区赋予的“四大定位”“四项任务”,全力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三篇文章”,加快构建“3+3+X”现代化工业体系,努力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作出柳州贡献、彰显柳州担当。

报纸版面截图

回放 | 守正笃行、创新蝶变,柳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闻发布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