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社会 > 奋进时代新征程 网聚八桂正能量——2023年广西网络正能量作品征集推优评选专题 > 文载正道 > 网事传情 > 正文

“居民共治”解锁社区治理“幸福密码”

2025年11月20日 09:15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谢鑫涛 编辑:朱天宇

走进南宁市恒大苹果园小区,环境整洁,设施完善,邻里关系融洽。但在一年多前,该小区业主群还总是抱怨“电梯又坏了”“水费高得离谱”“地下管道老化”,业主与开发商、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矛盾,小区陷入治理失灵状态。

从矛盾交织的"失序社区"蝶变为居民共治的"幸福样本",基层治理成为小区发生蝶变的关键,其以"老友议事会"为支点,撬动居民自治活力,为更多城市社区提供了生动样本。

基层治理失灵的症结,往往在于居民参与缺位。恒大苹果园曾陷入"政府管不到、物业管不好、业委会管不了"的怪圈,本质是治理主体错位。街道社区引入"老友议事会",通过99名议事代表搭建起居民议事平台,让治理回归"群众主场"。这种转变将"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转化为"自下而上"的共治动能,激活了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

基层治理创新不能止于口号,必须构建可持续的制度框架。"老友议事会"制定章程、明确流程,形成"民意收集—议题研究—大会表决—方案执行"闭环机制,用程序公平消除群众疑虑。从水费公摊到电梯更换,每个议题都经过调研、辩论、表决、公示,既保障了决策科学性,又以透明化消解了"暗箱操作"的猜忌。这种制度化设计,让群众从"站着看"变为"一起干",真正实现了"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

当街道、社区、物业、居民形成"治理共同体",矛盾就能转化为建设性力量。曾经的"维权骨干"转变为"议事代表",专业团队与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互补,这种角色转换实质是治理生态的重构。如今通过居民共治,小区已积极推动排查小区管道管网、推进用水改造、更换10余部老旧电梯等多项历史遗留问题,治理效能提升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基层治理不应是大包大揽的"家长式管理",而是搭建平台、建立规则、激活主体的"赋能式治理"。当每个居民都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陌邻"就能变"睦邻","痛点"就能变"亮点",焕发新时代社区治理的生动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