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社会 > 奋进时代新征程 网聚八桂正能量——2023年广西网络正能量作品征集推优评选专题 > 文载正道 > 好事速递 > 正文

八桂“护苗”行动,让每颗童心向阳生长

2025年11月20日 09:16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徐根凯 编辑:朱天宇

“十四五”期间,全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月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较“十三五”末提高222元,全区累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17亿元;146万元款物资助困境女学生;在福利院默默耕耘21年,引导特殊儿童画出心中的彩虹的李明英……广西全力护航特殊困难儿童健康成长。

守护少年儿童成长,不仅是维系万千家庭幸福的民生工程,更是夯实民族未来根基、涵养社会文明温度的战略之举。广西以数据为刻度、以故事为注脚、以创新为引擎,在家庭、政府、社会的协同发力中,编织起一张立体化的关爱网络,让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在成长路上不再孤单。

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守护儿童的坚实力度。广西作为劳务输出大省,0.75万孤儿、2.6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连同79.32万名低保、特困儿童,共同构成庞大的特殊群体。面对这一现状,“十四五”期间222元的保障标准提升、17亿元基本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惠及万人的助学项目,无不彰显着政府兜底保障的决心。当3.4万名特殊儿童获得分类医疗救助,当867名残疾儿童借助康复项目重获希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重燃的生活之光。

一个个暖心故事传递着爱的温度与力量。从护理员李明英泛黄的育儿日记,到“爱心家长”潘必艳见证孩子间的情谊联结,再到福利院长大的国养琴学成归来反哺社会,这些真实场景生动诠释了“以爱育爱”的传承。钦州福利院小宇从体重不足2.5公斤的病弱婴儿成长为蹒跚学步的孩童,马山县留守儿童小苏在社工帮助下从叛逆少年蜕变为社区小帮手,这些生命的转变印证着,每一份关爱都能成为改写命运的火种。

然而,成绩背后仍存在亟待破解的难题。一方面,留守儿童因家庭监护缺位,在情感陪伴、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另一方面,困境儿童因经济条件限制,在教育资源获取、社会融入能力培养上存在先天不足。尽管政府持续加大投入,但专业服务力量不足、社会参与度不均衡等问题,仍制约着关爱体系的完善。

广西以创新举措给出破题方案。在制度保障层面,通过建立“五个民政”体系,将儿童福利纳入系统化治理框架;在服务模式创新上,“牵手‘童’行”公益行动动员5.1万名“爱心家长”结对帮扶7.27万名儿童,实现从物质帮扶到精神陪伴的升级。南宁市社会福利院打造的“梦想职达铺”,通过“能力评估—定制培训—岗位适配”全链条服务,让残疾青少年掌握直播销售、新媒体运营等实用技能,为其融入社会打开新通道。

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为关爱网络注入多元动能。从企业捐赠146万元款物助力春蕾女童求学,到社会组织发起“微心愿”公益行动点亮3000个童年梦想,再到“探索AI奥秘”科普活动拓宽儿童视野,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格局正在形成。正如“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选派专业社工下沉基层,这种资源的精准对接,有效填补了偏远地区儿童服务的空白。

守护儿童成长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既要持续强化政策保障,推动儿童福利政策从“有保障”向“优服务”升级;也要注重专业人才培养,让更多像李明英、国养琴这样的守护者加入关爱队伍;更需构建长效机制,通过立法完善、资金保障、考核监督,确保关爱网络始终坚实可靠。当每一位儿童都能在温暖中成长,在希望中前行,民族复兴的未来必将更加璀璨。广西的实践证明,只要汇聚家庭的温情、政府的担当、社会的善意,就能为孩子们托起一片晴朗天空,让每颗童心都能向阳生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