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社会 > 奋进时代新征程 网聚八桂正能量——2023年广西网络正能量作品征集推优评选专题 > 文载正道 > 好事速递 > 正文

科技赋能下的环保新实践

2025年11月20日 09:17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刘文存 编辑:朱天宇

“以前觉得垃圾分类麻烦,现在变得有趣,还有收益。”近日,玉林市首款非接触可回收垃圾分类箱在玉林师范学院投入使用,该校师生开启垃圾分类“智能初体验”。据介绍,这款垃圾分类箱搭载空中成像技术,可回收金属、塑料、织物、纸品4种废弃物类别,使用者向其投放垃圾后还能获得现金收益。

在垃圾分类推行多年的当下,这款非接触可回收垃圾分类箱在玉林师范学院投用,为这一环保行动注入了新活力。这款搭载空中成像技术的设备,以科技为笔,重新书写着人们与垃圾分类的关系,让曾经的“麻烦事”蜕变为“舒心事”。

传统垃圾分类面临诸多痛点,接触脏污、操作繁琐、缺乏即时反馈等问题,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而这款智能分类箱精准击中这些难点,隔空操作实现无接触投放,自动换气与臭氧消杀隔绝异味,满溢预警提升清运效率,将垃圾分类的体验全面升级。它还引入了现金收益机制,把抽象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个人回报。当使用者将可回收垃圾投入箱中,设备迅速称重结算,收益即时到账,这种即时、可视化的激励,有效激发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让“环保即收益”的理念深入人心。

高校作为这款设备的首个“试验田”,有着天然的优势。师生群体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环保意识较高,且校园空间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和推广。玉林师范学院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后续在小区等场所的推广积累了经验,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这种“高校先行、辐射社区”的模式,降低了创新推广的风险,为城市环保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这款智能垃圾分类箱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在环保领域的巨大潜力。它不仅是提高垃圾分类效率的工具,更是改变公众行为习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力量。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样的创新实践无疑为环保事业增添了一抹亮色,也让我们更加期待科技与环保深度融合带来的美好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