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社会 > 奋进时代新征程 网聚八桂正能量——2023年广西网络正能量作品征集推优评选专题 > 正气展台 > 文章类 > 正文 |
打破“35岁魔咒”,共绘公平就业新蓝图 |
2025年11月20日 09:19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朱天宇 |
|
在求职的“轨道”上,“35 岁魔咒”宛如一道沉重的枷锁,束缚着众多求职者的脚步。然而,如今从“原则禁止”到“刚性约束”的转变,正为打破这一魔咒带来希望之光。 对企业发布歧视性招聘广告进行高额罚款,这一举措犹如一把利剑,斩断了企业违规招聘的“黑手”。曾经,一些企业明目张胆地在招聘中设置35岁的年龄门槛,如今,高额罚款的威慑让他们不得不收敛。比如,一家企业因在招聘启事中明确拒绝35岁以上人员,被处以巨额罚款,这给其他蠢蠢欲动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将企业用工年龄结构纳入劳动保障诚信评价体系,对违规企业公示并限制参与政府采购,更是给企业戴上了“紧箍咒”。但要彻底打破“35岁魔咒”,仅靠法律的硬性约束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多方协同行动。行业协会可以建立跨企业人才流动池,如同搭建起一座座人才交流的“桥梁”,让不同年龄段的人才能够在企业间顺畅流动。 为此,社区开设“职业再生服务站”,为遭遇年龄歧视的求职者提供心理疏导、技能诊断等公益服务。这就像是一个个温暖的“驿站”,让求职者在疲惫时能得到休整和鼓励。同时,媒体也应发挥作用,发起“年龄友好雇主”评选,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通过宣扬正面典型,营造公平就业的良好氛围。 总之,打破“35岁魔咒”需要法律的刚性约束,更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共进。只有这样,才能绘制出公平就业的新蓝图,让每个人都能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畅通无阻,驶向梦想的彼岸。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