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社会 > 奋进时代新征程 网聚八桂正能量——2023年广西网络正能量作品征集推优评选专题 > 正气展台 > 文章类 > 正文

用“无碍”实践书写文明新范式

2025年11月20日 09:19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张忠德 编辑:朱天宇

近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博物馆协会面向中国博物馆共同发起的“全民博物馆:在无障碍和包容性方面的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入选案例名单公布,广西柳州工业博物馆名列其中,其案例将收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物中。

柳州工业博物馆入选联合国“无碍”名单,是对其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努力的高度认可。这一案例不仅为博物馆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普惠性发展范式,更以工业遗产的温度彰显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刻度,为全球无障碍环境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作为柳州首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柳州工业博物馆是工业历史的宝藏之地。从1902年起,跨越百年的6500多件工业实物以及海量文献资料,生动记录着工业发展的历程。近年来,它以“共融・共创・共享”为指引,在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踏出坚实且创新的步伐。走进馆内,无障碍通道如温柔的丝带,顺畅地连接各个展区,休息区贴心安置,卫生间设施完备,为残障人士铺就了一条便捷的参观之旅。专业手语讲解员用灵动的手势,将工业文物背后的故事生动展现,让听障人士仿佛也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语音导览设备为视障人士开启了探索工业文明的大门,通过声音感受工业文物的魅力。

与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合作,更是将无障碍建设从硬件延伸至文化教育层面。残疾学生专属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工业器械,亲身感受工业发展的脉搏;无障碍青少年艺术作品展,为特殊群体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绽放出独特的艺术光芒;工业主题盲文明信片等文创产品的开发,以及手语手册的汇编,在文化与精神领域为残障人士搭建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他们真正融入博物馆所代表的工业文化世界。

无障碍环境建设,绝非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支撑。在当下,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已从简单的“有没有”,进阶为对品质与体验的深度追求。柳州工业博物馆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场所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它清晰地表明,无障碍环境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物理空间的便利上,更要深入文化、教育与精神的内核,将无障碍理念融入每一个细微之处,才能构建起真正包容、共享的社会环境。

然而,现实中的“无碍”仍存在诸多不足。在一些城市街道,盲道被随意停放的车辆、杂物侵占,成为摆设;公共交通中,无障碍设施要么数量不足,要么设计不合理,使用起来极为不便;不少公共场所,无障碍卫生间要么数量稀少,要么设计不合理,难以满足特殊群体需求。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特殊群体的正常出行与生活体验。而柳州工业博物馆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希望更多的公共场馆、场所都能积极投身到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将其作为改善民生、增进幸福的重要工程,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每一个人都能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共享社会发展的硕果,让文明之光毫无阻碍地洒向每一处角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