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社会 > 奋进时代新征程 网聚八桂正能量——2023年广西网络正能量作品征集推优评选专题 > 文载正道 > 网事传情 > 正文

双脚丈量振兴路 实干结出致富果

2025年11月20日 09:24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张忠德 编辑:朱天宇

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者、推动者和落实者。当前,我区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轮换工作正稳步、有序推进。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驻村第一书记们的奋斗世界,聆听他们淬炼作风、勇担使命、躬身力行的动人故事,感受乡村振兴浪潮中的澎湃力量。

在八桂大地的山坳里、田垄间,驻村第一书记们化身“村里人”,将办公桌搬到晒谷场,把会议室设在田埂旁。他们脚踏泥泞、心怀热忱,用行动诠释着“驻村干部”四字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让初心在乡土间生根,让振兴在实干中开花。

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需要驻村干部用双脚丈量。桂林白竹村的莫日发从银行经理变身“泥腿子书记”,扎根山村十年。面对“卖猪靠人抬”的困境,他四处奔走筹集1000多万元,修通40公里硬化路。路通产业兴,紫金米卖出百元高价,2023年村民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莫日发用行动证明,好政策只有经干部“翻译”,才能从文件变成村民脚下的路、兜里的钱。

乡村振兴离不开“领头雁”的引领。南宁市东春村第一书记蓝梅艳,敏锐捕捉到村里独特的文旅资源,积极对接粤桂东西部协作项目,争取3140多万元资金,将老旧木板房打造成民宿集群。如今,东春村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500万元,还斩获多个“国字号”招牌。北海老温村第一书记林永聪面对红薯滞销,创新采用“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开发2000多亩红薯基地,打造“老温紫钰”品牌,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村民分红翻倍。这些“领头雁”以创新魄力,为乡村发展找准赛道。

民心凝聚,是扑下身的“无声告白”。驻村首要是驻心。百色百坭村的陈竑任,驻村第11天就迎来“停水大考”。面对十几位焦急的村民,他没有空话,跟着往山上跑,发现水管被巨石砸断后,不仅当场协调修复,还记取黄文秀的叮嘱,谋划着加固险段、雨季巡逻的长远之计。此后他走村串户,哪家老人看病难、哪家孩子上学远,都记在心里、落在实处。村民们说,陈书记的手机24小时开机,比110还灵便。莫日发为何被村民多次挽留?蓝梅艳离任时为何民宿墙上写着“此心安处是东春”?答案就藏在他们解决的每一件小事里——是修通的山路、亮起的路灯、卖出去的农产品,更是他们蹲下来倾听时的专注,扑下身干活时的背影。

驻村也是干部作风的“炼钢炉”。驻村给干部带来的,从来不是简历上的“基层经历”,而是刻进骨子里的作风蜕变。从机关到农村,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为民初心。莫日发从银行经理变成“泥腿子书记”,蓝梅艳从财政干部变身民宿“推销员”,林永聪从消防指挥官转型红薯“技术员”。他们在田间地头学会用方言讲政策,在矛盾调解中掌握接地气的解题法。这种淬炼,褪去了“官僚气”,沾染上“泥土香”,让干部真正成为百姓的贴心人。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驻村干部就像一面面旗帜,插在八桂大地的田野山间。他们用实干证明:只要心系乡土、情系百姓,再贫瘠的土地也能结出致富的果实。当新一批驻村干部接过接力棒,这片热土必将续写更多动人的振兴故事,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