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乡村频道 > 正文

茶香猪肥日子甜

2025年11月20日 20:4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王克础 实习生 练馨予通讯员 欧利忠 陈映明 编辑:周映

11月6日,初冬的苍梧县六堡镇马进村,山雾还未散尽,唐学华已经在他的30多亩茶园里忙活开了。粗糙的手掌轻抚过翠绿的茶树枝梢,他笑着指向远处:“这片茶园才种下两三年,等正式长成,一年能收2000多斤干茶哩!”

作为滩腰组的移民村民,唐学华如今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种植、养殖能手。在他家院子里,今年新焙的80斤六堡茶飘着醇香,墙角堆着金黄的玉米,猪圈里50多头肥壮的猪仔正哼哧哼哧地抢食。“光养猪一年就能挣十来万,加上茶园以后的收入,日子更有奔头了!”他掰着手指算账时,眼角的皱纹都带着笑意。

六堡镇一家茶厂里,非遗传承人在教徒弟杀青。记者 王克础

最让他自豪的是,家里两层小楼去年刚翻新,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妻子在厨房熬着猪食,灶火映得她满脸红光:“以前担心移民后没着落,现在政策好,自己肯干,荒山都变'绿色银行'了!”

六堡镇茶山。   记者 王克础 摄

唐学华的幸福转型,正是广西生态移民帮扶成效的生动缩影。“十四五”期间,梧州市在贯彻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中突出抓好移民村集体造血功能和移民自我发展能力,累计争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43083万元,建设了一批标准厂房、仓储冷链、民宿、农家乐、农业设施等,同时抓好水库移民劳动力职业技能与就业创业能力培训,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移民户”等经营模式,以订单农业、保底收购、资产收益等多种形式,确保移民村集体和移民户长期受益。在万秀区夏郢镇旺坡村,水库移民陈锦坤同样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依托当地打造的德保旺茶旅融合产业园,他积极参加六堡茶种植培训,从掌握杀青、揉捻等五道工序到如今收购村民茶叶扩大经营,2024年家庭收入突破15万元,开上了小汽车,住进了商品房。

六堡镇一茶厂里的客户存茶区。  记者  王克础

针对不同移民户的实际需求,当地打出“产业+技能+保障”组合拳。丧失劳动能力的陈旭文家在帮扶下发展养殖业,年纯收入超10万元;陈汉清通过免费技能培训成为挖掘机手,如今拥有6台工程机械,带动4名移民就业。近三年,当地累计97名移民通过技能培训获得职业资格,收入实现大幅提升。

美丽的六堡镇山村。记者 王克础

夕阳西下,唐学华拎着茶筐往家走,身后是层层叠叠的茶田。这个曾经为生计发愁的移民户,如今用满山茶香和圈里猪肥,写下了幸福的答案。生态移民帮扶的“广西实践”,正让越来越多的库区群众在绿水青山间酿造甜蜜生活。

岑溪市大隆镇湴河村,移民村的美丽画卷。 陈映明 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