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南方冬季常见病 专家教你这样防

2025年11月22日 14:23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关海芳 编辑:付玮烨

小雪节气将至,广西正处于秋冬转换的重要节点。随着气温逐步走低、昼夜温差加大,气候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公众的日常生活,也对健康防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天气转冷,南方地区已进入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1月21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召开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场),介绍南方地区冬季常见疾病的预防要点与秋冬养生知识。

发布会现场。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供图

北海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蒙海强介绍,与北方冬季的干冷不同,南方的冬天呈现出一种湿冷刺骨、内外同寒、少见晴光的特点。这种气候特性易引发五类常见健康问题,需针对性做好预防:

一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冬季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活跃的季节,湿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加上室内密闭、病菌易聚集,流感、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风险上升。预防上,除接种流感疫苗外,建议在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即使天气寒冷,每日也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饮食上可适量食用白萝卜、雪梨等润肺生津的食物。

二是心脑血管疾病。寒冷会刺激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中老年人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风险增加。预防上,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务必遵医嘱服药,每日监测血压;清晨时段血压易达高峰,不宜过早进行户外锻炼;外出时提前适应室内外温差;起身、转头等动作要放缓,避免体位性低血压;饮食上注意少盐少糖。

三是骨关节疾病。湿冷环境会加重关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肌肉和关节僵硬、疼痛,原有的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极易复发和加重。预防上,需避免长时间待在阴冷潮湿处;注意关节保暖,佩戴护膝、护腰;睡前坚持用热水泡脚,可加入生姜、艾叶以散寒祛湿;适当进行室内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以保持关节灵活和气血通畅。

四是皮肤类疾病。湿冷+干燥双重影响,皮肤油脂分泌减少,加上衣物摩擦,易出现皮肤瘙痒、湿疹复发。预防上,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过度使用香皂等碱性洗护用品;洗澡后及时涂抹保湿霜;贴身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减少静电和摩擦刺激;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五是情绪类问题。冬季昼短夜长、阴雨寡照,易诱发“冬季情绪低落”。建议每日保证30分钟以上日照(可选择上午10点左右),多参与轻松的室内活动(如瑜伽、下棋),主动与家人朋友交流。

总的来说,南方冬季养生的核心在于“防寒”与“祛湿”并重。公众应通过“主动保暖、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稳定情绪”等方式,增强自身正气,有效抵御外邪,平安健康地度过整个冬天。

进入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后,哪些措施可以使儿童远离冬季常见传染病的侵害?哪些情况属于危险信号,必须立即送医?

蒙海强介绍,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是冬季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在科学预防方面:第一,疫苗接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要按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一类苗)接种。在秋冬季传染病流行季节,最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手足口病、水痘、轮状病毒等,建议及时接种相关疫苗,目前正值流感季节,鼓励≥6个月且无接种禁忌症的人群,尽快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接种后2—4周才能产生有效抗体。

第二,个人卫生与习惯养成。饭前便后要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处遮挡口鼻,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或口。

第三,强化自身免疫力。保证饮食多样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免疫系统修复和成熟。适当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保证每日饮水量,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增强防御能力。

第四,创造安全环境。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效降低病毒浓度。经常清洁和消毒孩子常接触的物体表面。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不适,应居家休息,既有利于康复,也避免传染他人。如必须带孩子前往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时,请全程佩戴口罩。

第二方面是就医危险信号识别。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家长立即带孩子就医:持续高热超过3天,退烧药效果不佳,体温反复升至39℃以上;精神异常,如嗜睡、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甚至惊厥、抽搐;呼吸异常,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喘息明显,或口唇发紫;消化异常,如严重呕吐、腹泻、脱水,表现为尿量明显减少、口唇干燥、哭时无泪;患有哮喘、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且病情恶化。我们还要特别关注婴幼儿的危险信号:出现拒食、喂养困难、精神萎靡等情况,需格外警惕,必须马上就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