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走进老区看新貌”百色篇:逐梦红土地 振兴阔步行

新闻眼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我区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发展的伟大征程中,绘就了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民生殷实的壮美画卷。
为更好地展示我区革命老区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成就,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报派出全媒体专题报道组深入百色革命老区,通过互动性、代入感强的行进式采访,以全媒体报道形式,重温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时代新貌。

视频制作:金凯乐

5月17日,广西日报头版刊发《平果工业区迈向新“铝”程》

平果工业区迈向新“铝”程

记者 凌 聪 通讯员 陆启灯

道路平坦整洁,厂房高大宽敞,生产线高速运转……5月16日,在位于“南国铝都”的平果工业区,氧化铝、电解铝、铝产品加工及碳素、氟化盐等铝产业企业开足马力融入左右江革命老区生产发展的大潮中。

1986年9月13日,邓小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广西平果铝要搞”。这是要求,也是期盼。随后,广西拉开了平果铝工业发展的序幕。经过30多年的努力,平果工业区成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自治区“产城互动试点产业园区”,已开发14平方公里,产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区域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原来曾是一片乱石林立的荒地。“我看到革命老区要建铝厂的消息,觉得这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好机会,1993年从湖南到了平果铝。”50岁的广西华磊新材料有限公司电解铝厂铸造车间副主任吕刚说,他们在这片红土上建厂房,见证了第一块铝锭出炉,也经历了平果铝“二次创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铝产业的发展,平果工业区应运而生。但是,作为资源型城市,全市曾一度处于‘一铝独大,大而不强’的境地,加上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平果铝产业决定开展‘二次创业’。”平果工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是破局之举,也使出了非凡之力。“二次创业”开展以来,该工业区先后引进153家企业,逐步构建“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固废综合利用”的完整精深加工产业链条,铝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幅提高。

记者在平果工业区看到,装载滚烫铝液的抬包车忙碌穿梭,铝水经过企业加工,就地转化为铝轮毂、铝板、铝别墅、铝家具、全铝车厢等产品。“去年,整个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67.2亿元,同比增长33.58%。”平果工业区规划科负责人张克成告诉记者。

“我们抢抓机遇,加快推动铝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积极培育外贸型实体经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平果市委书记罗成说,目前,平果工业区布局铝精深加工、高端环保新材料等6大产业,推动园区向特色化、生态化、智慧化创新型园区转型升级。“在工业区的带动下,今年一季度,平果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0.67亿元,同比增长44.7%;工业投资完成7.74亿元,同比增长195.3%。”


视频剪辑:金凯乐

5月19日,广西日报头版刊发《“红军村”赓续血脉共奔富裕路》

“红军村”赓续血脉共奔富裕路

记者 韦鹏雁 通讯员 黄锦华 农思秋

“共产党领导真正确,工农群众拥护真正多,红军打仗真辛苦,粉碎反动势力乌龟壳……”5月17日,广西日报全媒体专题报道组走进田东县平马镇百谷村时,村里的红军歌曲合唱团正在排练。

百谷村在当地被称为“红军村”。早在1926年,该村就有多名青年参加革命活动,全村当时有86户人家,先后有85户共131人参加赤卫队和红军,16人牺牲。

如今的百谷村,已经发展到519户1887人,绝大部分是红军的后代或亲属。“争当红军,红军是农民自己的军队”“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村里民房墙壁上醒目的标语,讲述着百谷村的历史和坚守。

2000年,村民自筹资金,建起了广西第一个村级革命历史陈列室——百谷红军村陈列室。2004年,村里红军后代收集了40多首红军歌曲,成立合唱团,目前有30多名队员,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舞台上。60多岁的合唱团副团长谈志玲说:“去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活动特别多,全年演出100多场。”她的家公曾参加革命,现在她经常带领合唱团参加演出。

90多年来,村里每一代人都有一个信念,就是不能给先烈丢脸。红色血脉融入他们身体,红色精神激励他们奋勇向前,百谷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路边连片的大棚令人注目。只见地面盖了一层黑色塑料布,今年种植的番茄已经收完,当前正在养土,准备新的播种。百谷村群众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秋冬蔬菜、香蕉、水稻等产业,日子越过越好。随着城市的建设,村里部分土地被征用,村民们主动配合,积极融入城市发展,不少人办起了旅店,跑起了运输,洗脚上岸成了城里人。一些党员拉起队伍,在外面承接电线架设等项目。

该村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百色市“生态宜居红旗村”“生活富裕红旗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革命年代,我们村被反动派烧了两次,真正是一穷二白。”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海波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老区建设,村里慢慢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跨越式发展。”走在村里,几乎家家门口都停有小汽车。

当前,百谷人正接续奋进,走在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该村结合革命历史,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村里争取资金重建朱鹤云将军故居,规划建设夏令营红色基地等。田东县在该村布局了红军码头网红打卡点、自制红军餐等红色旅游项目。

采访组准备离开时,谈志玲正和合唱团练习新歌《小小讲习所》,“一个中国梦,我们共同的梦……”悠扬的歌声在村里飘荡。


视频剪辑:王希

5月24日,广西日报头版刊发《右江区“致富芒”香飘红土地》

右江区“致富芒”香飘红土地

记者 凌聪 通讯员 梁卓豪

微风轻拂右江,两岸芒果飘香。5月20日,广西日报全媒体专题报道组走进百色市右江区澄碧湖芒果产业(核心)示范区,只见农户们在果林间忙碌,绿中带红的果实挂满了枝头。

右江区是一片红色热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动和领导百色起义,在右江区留下了诸多红色印记。一直以来,该区各族干部群众矢志不渝传承红色基因,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澄碧湖畔,肥沃的“红土地”生产出台农、金煌、桂七、红贵妃、玉文等30余个芒果品种,让老区群众品尝到甜甜的幸福味道。

沿着示范区产业路行进,记者看到超过10公里的路网已全面通车。“示范区位于永乐镇,地处澄碧湖腹地,原是一片荒山坡岭。1989年,村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大胆尝试种植芒果,带动一批人富了起来。”永乐镇西北乐村党支部书记罗营介绍,以前路不通,村民赶集、卖果都要乘船;如今,路通到家门口,许多果农都买了车。

“挂果也不能松懈,要及时把枯枝剪掉。”年近5旬的西北乐村脱贫户黄妈仙走进果园仔细观察,熟练地剪下一根根树枝。黄妈仙的丈夫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家庭一度陷入困境。2015年,她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学习技术,逐渐变成芒果种植能手,如今一家人种植30多亩芒果,每年收入近20万元。

永乐镇芒果产业发展曾存在优良品种少、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2015年,右江区澄碧湖芒果产业(核心)示范区启动建设,将芒果产业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示范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广先进技术、引进龙头企业等措施,推动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化、组织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发展集约化,提高芒果品质和附加值。”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芒果加工企业每年都会到示范园收购芒果,用于生产芒果干、芒果汁、芒果酒等产品。

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山地运输轨道、太阳能杀虫灯……经过多年发展,示范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芒果种植面积达5.6万亩,去年产值近3亿元,辐射带动2万人通过种植、务工、销售等方式增收致富。目前,示范区已经打造成为集技术应用推广、科普教育、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百色现代优质芒果产业基地。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右江区芒果年产值超10亿元。

记者与游客们一起穿过长廊,游览品种展示园,登上观景台俯瞰湖光山色。“示范园已经打造了芒果风情园、品种展示园以及农家乐等项目,我们谋划开发农耕体验、乡村露营、娱乐运动等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负责示范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广西百色富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飞说。


视频制作:韦鹏雁 林亮

5月26日,广西日报头版刊发《彩架村:走“党建引领+红色文化+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路》

彩架村:走“党建引领+红色文化+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路

记者 韦鹏雁 通讯员 劳成

5月23日,广西日报全媒体专题报道组驱车一路翻山越岭,来到凌云县下甲镇彩架村。这是一个狭长的小盆地,长约1000米,宽约500米,一条小河穿流而过,周边山高林密。

当年龙州起义后,红八军第一纵队决定北上右江地区与红七军会师。1930年4月29日,在彩架村(当时称“彩村”)遭到国民党桂军驻百色警备旅围堵,在付出伤亡、走散300余人的代价后成功突围。

之后,余部300多人转战千里,最终于当年10月在凌云县讲肥村岗里屯(今乐业县上岗村)与红七军胜利会师。

“红军严明的纪律、不畏牺牲的精神,给彩架村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播下了革命火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康说。彩村突围战,成为当地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动力。62岁的张保锐1978年入伍,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他的儿子后来也参军入伍。张保锐说:“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保卫好。”

革命年代,为生存突围;和平年代,为美好生活突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凌云县在彩架村修建的弄福公路被称为“人间奇迹”。记者在现场看到,12道回头弯在山间盘旋而上,路上、路下都是悬崖峭壁。据统计,弄福公路打通了3个隧道,填平了1个深洞,开挖土石方、砌石填方超过200万立方米。“全线有11处绝壁,都是一钎一锤凿开的。”村委会副主任劳启明说。

弄福公路的修通打开了山门,彩架村实现了落后闭塞生产生活环境的“第二次突围”。村民们走出大山,生活越过越好。借着县里实施“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的东风,彩架村开展道路硬化、墙体绘画、种树栽花、房屋改造,不断美化村容村貌。村民张海进说:“以前是茅草房,现在都是楼房;以前烧柴火,现在都用煤气和电了。”

走在彩架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茂盛的桑树。昔日血染的战场,如今已成为致富的桑园。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彩架村群众发起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第三次突围”——发展桑蚕产业。目前,全村618户中有413户养蚕,桑园面积4800多亩,养蚕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记者在村里采访时,碰到正忙着采摘桑叶的村民张桂成。她告诉记者:“今年的头批蚕卖了2000多元,一年能养8批。”村里整合资金,建起了集中蚕房,实现了人蚕分离,提高了蚕茧产量质量,还改善了人居环境。

村里还正在规划复原当年突围战的战场。驻村第一书记黄中清说,要弘扬红八军突围战的精神,将彩架村建成集红色革命教育、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农家体验于一体的田园旅游乡村,走“党建引领+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


6月2日,广西日报头版刊发《逐梦红土地 振兴阔步行——百色市全力推进革命老区建设见闻》;同时,在第八版联动推出《红城蝶变展新颜》图片专版,展示百色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

逐梦红土地 振兴阔步行

——百色市全力推进革命老区建设见闻

记者 韦鹏雁

5月25日,百色大码头,右江静静流淌,河两岸高楼林立,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1929年,邓小平、张云逸等率领部队溯江而上在大码头登岸,发动百色起义,并将红七军军部设于大码头附近的粤东会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码头逐渐热闹起来,众多市民沿着河两岸步道散步,悠然自得;远道而来的游客或登上游船夜游右江,或选择心仪的夜宵摊品尝特色美食。餐饮店老板文静正忙着招呼客人,满脸笑容。她说:“这些年城市发展越来越好,游客很多,一到晚上就忙不过来。”

百色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赋予的战略定位,加快建成左右江革命老区核心城市,高质量建设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沿边全方位开放格局地位突显,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右江特大桥是巴田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地处右江断裂带,地质情况复杂。该项目指挥部通过创新工法、优化工序等措施,加快建设进度,全线路基工程完成99%。目前,右江特大桥上构拱肋已顺利合龙,主拱混凝土灌注已完成,正在进行吊杆安装工作。记者 凌 聪 通讯员 杨霏霞 摄

从“一富百穷”到共同富裕

“红军纪律十分的严明……这是红军主要的生命……”5月30日中午,在田东县平马镇百谷村的红军舞台,30多名红军后代一起高唱红军歌曲。

1929年10月20日的“恩隆暴动”,打响了“百色起义”的第一枪。当时,百谷村86户人家中,85户有人参加了赤卫队或红军。“唯一没有人参加革命的是一个地主家,当时全村除了这一户,其他的都是穷苦人家。”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海波说,“现在不一样了,是家家都富。”据统计,百谷村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2万元。

百色起义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内设“百色风雷”“革命英杰”“邓小平与百色”“建设新百色”等多个展厅,生动再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成为游客到百色市旅游首选的“打卡地”。图为小志愿者讲解员为游客讲述百色革命历史。周欣怀 摄

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梦想照进了现实,2016—2020年,百色全市实现贫困人口清零,12个县(市、区)、899个贫困村、102.4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增长,2021年达到22817元。今年一季度,该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分别为4.6%、8.1%。

5月7日8时,138名普通住院患者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本部转运至该院百东院区(简称“百东医院”),标志着百东医院正式收治普通患者。随后,医院各医疗科室陆续揭牌,全面按照三甲综合医院标准进行运营管理。79岁的林先生是第一批入院患者之一,在关节外科病房里,他说:“医院就诊环境好,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服务态度都很好。”

百东医院是百色着力打造的“百色生命健康城”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约14.5亿元,建设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为一体的国际现代化医院。医院的建成,为老区人民的健康再添一道保障。

靖西市新靖镇旧州街以制作绣球而闻名,素有“绣球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旧州街居民通过在家门口开设店铺展示经营和“订单+电商”模式,每年销售绣球20多万件,产值约4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图为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靖西绣娘在制作绣球。 赵福播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百色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医疗、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教育短板得到有效弥补,全市12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卫生体育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160个基层卫生基建项目相继完工。市民陈云仙感叹:“现在口袋有钱,孩子上学不担心,医疗和养老都有保障,日子好着呢。”

从“一穷二白”到红城铝都

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百色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15亿元,可谓“一穷二白”。经过多年奋斗,百色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568.7亿元。

1986年9月13日,邓小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广西平果铝要搞”,百色开启了跨越式发展,“红城铝都”名号逐渐打响。

在德保县德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生产场景热火朝天,炽热的铝倒入模具冷却,生产出各种不同类型的铝棒。这是德保引进的第一家铝深加工企业,公司总经理陈胜奎介绍:“我们的产品现在有7个系列上百个品种,年产值超过35亿元。”

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生态铝)的平果工业区,形成以铝产业为主导,门业、新能源、新材料、建材、电子、糖业、酒精、食品加工等多元化产业格局。在工业区的带动下,今年一季度,平果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0.67亿元,同比增长44.7%。图为5月16日,在工业区的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生产铝芯绝缘导线。记者 凌聪 摄

在平果工业区,150多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形成了“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固废综合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园区企业生产的氧化铝、电解铝以及下游产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区域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百色铝土矿远景储量超过10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1/4。党的十八大以来,铝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百色工业的支柱和广西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百色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斌说,2021年全市铝产业总产值突破96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

5月30日下午,在田东县林逢镇东养村芒果基地,2万多亩芒果漫山遍野,大部分芒果树果满枝头,有的如鸡蛋大小,有的如拳头大小,有的青色,有的酱红色。合作社负责人陆秀缎摘下一颗,放在嘴里用力一咬,“咔”地一声断成两半。她介绍说:“能咬断说明发育还不足,今年气温比较低,对芒果的生长有影响,上市时间会推迟,但价格应该能上去。”

右江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芒果产业,以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打造品牌等措施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目前,该区芒果种植面积达38.86万亩,从事芒果生产的种植户近3万户。图为5月20日,果农在右江区澄碧湖芒果产业核心示范区查看自家的芒果长势。梁卓豪 摄

1985年,百色决定把芒果种植作为振兴百色经济、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该市咬定青山不放松,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芒果基地。百色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训才介绍:“百色芒果种植面积达13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约140亿元。”目前,百色芒果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和28%,形成了“全国芒果看广西,广西芒果在百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枝独秀不是春,以铝和芒果为龙头,百色产业百花齐放。工业方面,百色形成了以铝产业为支柱、锰和精细化工产业为支撑、碳酸钙和铜产业为支持的总体格局。农业方面,全市共建成171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

百色水利枢纽位于百色市的郁江上游右江河段上,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航运、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是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中治理和开发郁江的一座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之一。图为5月29日18时,百色水利枢纽开闸泄洪。覃蔚峰 摄

从“老少边山”到开放前沿

百色大码头,曾是水路进出桂西的主要港口,是百色上通云南、贵州,下接南宁、广州最便捷的通道。哪怕是最便捷通道,也有童谣调侃:“远远望见火船来,望得痴痴跌落水。”当时的闭塞可见一斑。

90多年前的影像已经难寻,但百色有一位摄影爱好者,从1990年开始,用相机记录了大码头的变迁。在上世纪90年代,码头周边依然是大片低矮的房子,煤炭、木材等大宗货物,需通过人工帮运上下船。如今,大码头成了旅游胜地、居民休闲散步之地,休闲、观光、游泳、垂钓、美食成为大码头新的关键词。

大码头见证了百色从“老少边山”向开放开发前沿迈进的历史。《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明确提出,“支持百色探索建立沿边开发开放新体制新机制新平台”。2020年3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百色迎来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契机,站到了开放开发最前沿,释放开放活力。全市建设了深百合作产业园区、百色—文山跨省经济合作园区、中国龙邦—越南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等7个跨省区(境)园区。

百色城区新貌。覃蔚峰 摄

在田林至西林高速公路建设公路工地,1.2万名建设者日夜奋战,年底通车后,百色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党的十八大以来,百色市持续打造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航运港口、口岸“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提升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铺设“龙骨”。2021年,全市完成交通项目投资234.5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大货车不停来往,一批批货物有序通关。日前,龙邦口岸万生隆物流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有序开放、逐步恢复口岸贸易。恢复通关以来,实现贸易进出口焦炭、电子产品、铅锭、布匹等70多柜(车)。百色持续加快建设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发展口岸经济,整合投入资金20多亿元建设龙邦口岸,引进的广西万生隆国际商贸物流中心项目,迄今累计交易额超过10亿元。

走进广西百色兴和铝业有限公司,铝板带箔等生产线运转不停,公司约40%的产品销往国外。公司副总经理韦常留介绍,今年一季度,公司自产铝板带箔产品0.79万吨,其中出口0.32万吨,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百色打造联动周边、面向东盟和RCEP成员国的“一带一路”合作新平台。202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26.3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