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夏至今至,从中华传统文化和广西民风民俗中品味不一样的夏天

编者按——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夏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夏至这一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此后盛夏来临,夏花灿烂,夏果初生,万物蓬勃……广西日报花山副刊特约民俗学者、知名作家畅谈夏日感怀,从中华传统节气文化和广西民间习俗风情中品味不一样的夏天——

长夏更宜人

阳崇波

我总是把听到第一声蝉鸣的那一刻视作夏天的开始,但实际上夏天早在蝉发出鸣唱前就已经到来了,那一天是“立夏”,通常在公历的5月5-7日之间。立夏之后是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一年有24个节气,只有这六个节气属于夏天。古人将“五天”称为“一候”,一个节气又分为“三候”。这样一算下来,夏天有三个月之久。

立夏,是夏天的开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进入了茁壮成长的阶段。在古代,农作物长得好自然要庆祝和感恩。于是,立夏这天,皇帝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南郊,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风调雨顺的盼望。这一习俗从周朝一直沿袭到清代,可谓历史久矣。

在民间,立夏也有许多有趣的习俗。一些地方有立夏尝鲜的传统,尝的时鲜有青梅、樱桃、鲜蚕豆等。一些地方在立夏这一天用丝线编成蛋袋,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一些地方还流行在立夏这一天为老人和孩子称体重。人们在大树下或是厅堂中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为老人和孩子祈福。广西的一些地方,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称作立夏饭。食用后可避邪驱祸。

在夏季,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尝新的习俗。不过,因气候和环境的差异,尝新却不一定是在立夏这天。比如苗族农历六月初六的“新禾节”。新禾节,即吃新米饭之意。此时禾苗成熟成望。为庆祝即将迎来的丰收,苗寨里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有的甚至杀猪宰牛,准备糯米酒、糯米饭、禾花鲤、酸肉等等。六月初六这天,各家由一位长者下田采一把已经抽穗的稻禾,在溪水里洗净拿回家,放在木甑里蒸着的糯米上一块蒸熟,这就成了象征性的新米饭。随后,全家聚集在火塘边,用新米饭、鸡鸭、酒水等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接着全家按照长幼之序品尝过新米饭后,进入正餐。当天家家户户亲朋好友齐聚,欢乐畅饮。

说完立夏,自然要说说夏至。

蝉声一唱,时间就到了夏至。古人把每个节气的“三候”结合当时的气候特征、一些特殊现象又分别起了名字,来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其中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蜩,即夏蝉,叫声清亮,俗称“知了”。《礼记》中则写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意思是,“夏至日到了,鹿角开始脱落,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旺生,木槿也纷纷开花。”半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白色块茎是一味药材。“半夏生”意味着夏天已过半。木槿花,又称为“鸡肉花”。清新雅洁,纯白无瑕,可观可食,宜赏宜品。从夏至这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更加旺盛。

夏至,正值北方麦收时节。古人在这天会举行隆重的祭神祀祖仪式,以此来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则曰:“夏至日,祭地?,皆用乐章”。可见夏至,在古代既是节气,也是节日,称为“夏节”“夏至节”。唐宋之时,夏至要给百官放假。而妇女们在这一天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说:“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送扇子和香囊都有一些说法,扇子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且二者都有装饰之功效。翻阅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一书,其中有“夏至节日食粽”一语,可见吃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独有。有人据此认为,端午节就源于夏至节。姑且一记。

imgId0

时至今日,夏至已经没有了作为一个节日的种种仪式,更多的变成一个食俗。比如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北方人要在夏至这天吃面。此时麦收之后,新面刚出,吃面有尝新之意。而在岭南则有“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的民谚。岭南人认为在夏至吃荔枝,一年都会顺顺利利,无病无灾。这也是应景之俗。夏季正是南方荔枝上市的旺季,吃荔枝也一直是广西人的心中所爱。桂味、白糖罂、妃子笑、鸡嘴、糯米糍、黑叶、白腊等品种的荔枝味美香甜,常常让人欲罢不能。东坡先生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是让岭南荔枝名冠天下。据考证,荔枝富含天然葡萄糖,能补血健肺,对血液循环、产温机能有特殊的促进作用。对于心脏衰弱、肺弱之人,吃荔枝还有壮心健肺的功效。至于为什么要在夏至吃荔枝?食者认为,夏至后天气日渐炎热,万物至此壮大繁茂到极点。此时进食荔枝,或许能将壮心健肺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前面说到了扇子。古人称扇子为“摇风”“凉友”“快哉风”,足见是夏季避暑的必备。秦汉以后,扇子形制有方、圆、六角等形,面料采用丝织绢素。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至今仍然风靡。我一直认为夏天最美的景致一定要与扇子相关。比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夏天的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繁星流动,萤火闪烁,此时若是少了一把随身小扇,实在是少了许多情致与风雅。

诗人陆游在《晨至湖上》诗云,“剑南无剧暑,长夏更宜人。啼鸟常终日,幽花不减春。荷香浮绿酒,藤露落乌巾。莫作天涯想,?然梦里身。”宋代的剑南道包括今天四川大部、云南、贵州小部地区。诗人说“剑南的夏天没有炎热的暑气,终日听到鸟啼,花美不输春天,荷花香里喝着小酒,青藤晨露落在头巾上。不要想自己是在天涯,这是在梦里”。我觉得这首诗用来描述广西的夏天也是十分的贴切。不过,广西的夏天还有无数种飘香的瓜果以及绿得让人沉醉的植物。如此看来,似乎广西的夏天更宜人。



当夏时光好

陈纸

前日,与母亲聊天。她突然问:“快夏至了吧”?忙翻手机日历,卧室窗外花影一晃:夏至果真到了。于是,想古人曾在地上立一竹竿,发现每年这天,白天最长,太阳影子最短,记录下:“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是的,夏至确实到了。

接着,母亲喃喃自语:“不到夏至不热”——这是家乡一句农谚,其意说:只有到了夏至,才会真正热起来。母亲的眼光跟着我,追到窗外,又说:“家里的禾苗(堵)塞行(距)了”——语气是在春天了却的温软,一字字,一株株,像疯长的植物,填充了她思念的空白。

是啊,走过千山云绕,阅过白帆湍流。在城里数过七百多个日子,于心头,母亲越刻越深的,是家乡的夏至即景:四起炊烟早,晨露湿衣襟,昼长夜短,这是夏至的特征。尽管如此,母亲还是会早起,带着星辰的余韵,生起灶火。饭菜做好,盛在盆中,打一桶井水,放在水上冷却,待父亲回来吃。

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儿时美好记忆,源于夏至后随之而来的暑假。那时的我,精力像艳阳里疯长的禾苗,旺盛得很。伴着蝉鸣的聒噪,我上房、爬树、下河,摘果、捉鸟、逮鱼,还趁没人,脱个精光,跳进池塘,打捞菱角。五六月的菱角啊,摘起来刺手,剥开来美味。晚上,躺在宽阔的草地上,看天空,繁星点点。回过神,带着满身蚊虫叮咬,哭嚎回屋。有时流萤乱飞,捉一些,放玻璃瓶里,看亮光一闪一闪,生无尽喜悦。孩子的热烈与好奇呀,探索和尝试着火辣辣的世界。乡村那些事物,火一样流淌,纷繁我的眼,填满我无忧的时光。

人至青年,到现在,步入中年,都在南宁度过。身处亚热带南方,夏至的到来,代表着盛夏汹涌而至——这是一年中色彩最丰富、身姿最饱满的季节。阳光铺陈,夏花灿烂,瓜果飘香,一派盎然。

近六七年,爱上晨练与夜走后,真真觉得,这还是一年中最美丽的节气。它的美,在于生命的多彩,在于身处其中的诗情画意。特别是最近一两年,夏至一到,我发疯似的,满头大汗到处跑:相思湖公园、广西大学校园、广西药用植物园、狮山公园、南宁花卉公园、南湖公园、凤岭儿童公园┅┅只为去找荷、只为去赏荷呀。听竹风吹过,看塘中新宠,圣洁而娇羞。年过半百,这样的小时光,让我怡然自足。

懂生活的人,不在乎物质有多丰富。曾于夏至,我用硬笔,在粉笺上写下这样的句子:“晨起,卧醒花影,远山溪行;午后,小啖荔枝,蒲扇轻盈;暮落,残云收暑,月到天心。”短短几行小字,风物与情趣,了明通透。有了这样的时光,谁不想念夏至呢?

听闻,夏至,古时有晒书的习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爱读书之人,多是惜书之人。把蛰伏一个冬春的书,抱到伏天的太阳下晒晒,除去湿气,祛除虫蛀。

写到晒书,就想到藏书。眉目之间,我顿时开始生机勃勃。告诉你们吧,我觉得,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坐拥书城,读文著书。迄今为止,我算也有两三室的书吧,至少,不缺书读。每逢周末,或睡前,不管夏至后天有多热,空调一开,捧一本书读,或枕书不读卧看天,能待上一整天。再酷暑的时间,也弥漫成了逍遥的光阴。

我想,写再多,我们和夏至的故事也不会结束。总之,一切都还来得及——如果我们能得到夏至的原谅。夏至之后每一天,不要害怕炎热,只在乎是否劳作;不要忌讳汗水,要问是否勤奋;又或者,先不去想人生是否有收获,而是问是否付出了足够的热忱。你在心里说:光阴终究有期,时光依然美好。年华不老,爱在当夏,努力在当下吧!

95783890-55C1-422F-8473-476BA5089557


咖啡里的夏

李明媚

今夏,雨水特别多,雨一场接着一场,洒落在邕城的街头,公园,巷子里。

一场雨过后,久违的阳光从夏天里出发了,带着一缕缕久违的花香,藏着一丝丝野外泥土的气息,也携着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甚至还带着蜜蜂和蝴蝶一起扑进了三街两巷,飞进了藏在三街两巷时光里的咖啡屋。

三街两巷是南宁的一处老街,落在市中心的位子,就像一棵参天古老的大树立于天地之间。小巷旁、店铺前、廊道上,门前屋后,红彤彤的灯笼高高挂起,随风晃动,像一片片流动的云彩,飘闪飞舞在廊檐间,静心凝视,又像看见过往时光盛放在岁月枝头……

我独自走在小巷里,穿过纷纷攘攘的人群,高跟鞋敲击在被雨水清洗过的青石板上,思绪随阳光漫无目的地飘飞……蓦然间,看到了一扇古朴的小门,门是打开的,仿佛向人敞开了另一个世界的时光之门,让人去窥见人世间更多的风景,让人去和更多的生命遇见。一眼望过去,正好窥见门里一束束开得正艳的月季花爬上了墙。

受不了一扇敞开的门和里面那一束束月季花的诱惑,转身跨进了这道门槛,走进了时光之门。摆满琳琅咖啡杯的柜台里立着一位围着围裙的女子,她的齐耳头发温顺地别在耳后,冲我点头致意,仿佛夏天里的阳光,照亮了院子。阳光穿过天井,照到天井里的一张桌子上,照在桌边那位戴着帽子的男士身上,他手上的香烟寂寞地燃着,烟雾在修长的手指间缠绕着。壁上挂满了画,多是油画,一些角落挂着五颜六色的瓶子,墙边疯长的花儿,每一处都透着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每一处都有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当它们与咖啡的香味融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独特又奇妙,宁静而又祥和。

我似乎闻到了夏天的味道,嗅到了历史深处的一丝丝气息,夏天、花香、泥土、远方、蜜蜂和蝴蝶,那些木头、青砖、古瓦、旧时光,遇见了从春天一身疲惫走来的我。

点了一杯咖啡,我在一处安静的角落坐下,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渴望遇见一份安宁,一份朴素,一份简单,还有一份午后的心情。用小勺子轻轻搅动着杯里的咖啡,咖啡的香味在四周弥漫开来。咖啡的香味中透着一份苦涩,就像人生的五味。我喜欢咖啡,喜欢咖啡香味中的那份苦涩。我喜欢咖啡,缘于奶奶,小时候,奶奶只要回到她的故乡越南,回来时行李总会塞着一包包咖啡豆,奶奶把一粒粒的咖啡豆装进一个小石磨,在奶奶双手的转动下,石磨里的咖啡豆就变成了细腻的咖啡粉。从生命的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这是咖啡豆的一生,也是咖啡豆另一种生命的呈现。奶奶时常用这些粉冲上烧开的开水,时不时地抿上一口,喝着喝着奶奶的眼里就泛起了泪光。

故乡在远方,我在奶奶的泪光里看见了远方,看见了故乡,那也是奶奶心头的远方。那一杯杯咖啡里生长着奶奶思念的故乡。后来,长大了,我才知道,那或许奶奶人生的味道。

奶奶年轻时,就嫁给了中国的爷爷,一直生活在广西边陲的小村庄,这是一段异国的姻缘。爷爷待奶奶很好,两人是自由恋爱,奶奶的心在中国广西扎下了根,有了父亲,又有了我们。故乡似乎离奶奶越来越远,奶奶一生中有过几次短暂地回越南探亲,把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带走又带回,也带回了一包包思乡的咖啡豆。奶奶的人生藏在一杯杯咖啡里。2012年,奶奶最后一次回越南,那年她87岁,年事已高,腿脚都很不方便,我们心里都一万个不同意她回越南,但当看到奶奶时常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看到奶奶在偷偷地擦眼泪,我知道奶奶想回故乡圆自己的思乡梦。那年,我与父亲陪同奶奶一道踏上了越南的土地。奶奶把思乡之情又一次栽种在她的故乡越南海防的土地上。

这一次,奶奶回故乡后就在越南住下了,奶奶在越南海防住了两年,那是和广西一样的水土,却绽放着不一样的异国风情。对从小随着奶奶长大的我来说,奶奶在哪,家就在哪,自从奶奶回越南暂住后,我便常常去海防探望奶奶,每次过去,奶奶总喜欢泡咖啡给我喝。在一杯杯咖啡里,我渐渐理解奶奶一杯咖啡中漂泊的人生,也渐渐喜欢上了咖啡,总爱在一杯杯咖啡里品尝人生的五味。奶奶在越南住了两年,或许是太想念我们了,又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回归,奶奶终于答应让我们接回中国的家中,回来住了一年,最爱我的奶奶在90岁的时候永远离开了人世。后来,我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奶奶,后来,每次喝咖啡,我总会想起奶奶,那或许奶奶人生的味道。

摊开一本书,在咖啡店看了起来,店里很安静,在安静的时光,一本书就像一杯咖啡。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棂,让一杯咖啡明亮活泼起来,我遇见了夏天的一份宁静和恬淡,时光总在身边不经意间流失,一杯咖啡又让我不由想起了和人间走散的奶奶,这些年我把对奶奶的思念藏在对一座城市和远方的无限想象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