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专题>时政>专题丨大兴调查研究>八桂视点> 正文

“广西水质领跑全国 见证美丽中国实践”深度调查系列报道⑤|跨域联动,源清流净奔江入海

2023年03月27日 19:25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作者:庾琳 陈明桂 管林华编辑:谭晓林

碧水保卫战是一项跨流域、系统性的大工程。广西1.89万多条河流分属四大流域五个水系,联防联控联治变成河湖治理的“保护神”。且看广西如何从“单兵”到共治——

跨域联动,源清流净奔江入海

2023年3月27日《广西日报》“八桂视点”版面。

亚洲第一跨国瀑布——德天瀑布良好的水质,得益于其发源河流归春河沿线地方联动对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记者 邓华 摄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

广西河流众多,共有1.8936万条,分属四大流域五个水系。属珠江流域的有西江、北江水系,以西江流域的红水河、柳江、黔江、郁江、浔江、西江等为主,其流域面积占全区陆地总面积的86%;属长江流域的有洞庭湖水系,主要为湘江上游;属红河流域的有百南河,经越南入北部湾;属滨海流域的为桂南沿海诸河,均独流入海。

由于河流的跨区域特性,如何跨界治水,从古至今已困扰华夏民族数千年。早在上古时期,就有尧帝心系天下,试图联合敌对部落东夷首领皋陶共同治理水患的典故。如今,经过5000多年的摸索与探寻,中华民族系统治水、跨流域治水早已不是梦。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找出问题根源,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

近年来,广西把治水作为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大工程来抓,实现了从“治一段”到“治全域”,从“单兵突进”到整体推动、从“就水治水”向系统治水、从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的一系列转变。广西水质持续4年领跑全国,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一场殚精竭虑、齐心协力的碧水保卫持久战。

广西日报全媒体报道组在梧州市万秀区城东镇思扶村的界首自动水质监测站采访,了解两广水质监测情况。记者 梁乾胜 摄

追根溯源,把好全流域第一道关

“西来第一,无以易比。”早在1637年,明朝徐霞客来到崇左市天等县向都镇百感通天岩,就夸下赞口,“百感洞,雄遂宏丽,曲折窈窕,杳渺幽闭。”

通天岩下,清澈的泉水从地下河流出,这里是古榕江的源头,它缓缓流淌,汇入百色市田东县的右江。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水是其“灵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保护水源头,人人都是守望者。

“我们经常巡河,发现有垃圾就及时清理,同时在沿江17个屯建设污水处理站,确保从源头保障流入右江的水是达标的。”天等县向都镇平尧村党支部书记黄美周说。

天等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天等通过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河湖岸线空间管控等水环境治理,治理河道沿岸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现象,促进重点源头流域水质提升,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筑牢了左右江流域水生态屏障。

柳州水质之所以荣膺全国“三连冠”,与融江、贝江、柳江等河流水质均稳居全国前列密不可分。

“九万大山是贝江河的源头。我们绝不允许群众把垃圾、农药瓶等?G到河里。”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三防镇荣洞村的村干部平常都是这么要求村民的,要大家保护好河流源头水质、保护好母亲河。

“治水一定要从源头做起,源头治理力度不够,下游做得再好也没用。”来宾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治水要追根溯源,当然离不开对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多年来,来宾市持续加大对金秀大瑶山水源林保护力度,指导金秀瑶族自治县出台森林资源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如果说原始森林是一座“绿色水库”,那么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便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挡土墙”。

红水河是西江水系的干流,关系着广西、广东两省区沿线2000多万人饮水与防洪安全问题。

“红水河流经黔桂土山地带,山高坡陡、落差大、植被少,以前水土流失严重。去年,河池市植树造林38.48万亩,退耕还林262.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52.95%提升到2022年的71.57%,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7.59%,连续两年排广西第一。”河池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河池在江河源头及红水河沿岸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筑起了境内红水河流域的“绿色长城”,降低了雨水及红水河河水对两岸的侵蚀。

3月1日,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管理办公室的组织下,广西、广东相关市、县渔政部门在西江联合开展执法行动。刘冠希 摄

整体推进,从“治一段”到三级共治

碧影映湖间,悠然云水天。

早春时节,崇左市大新县堪圩乡明仕河上,记者乘竹排顺流而下,翠竹绕岸,风光清逸。

“我们家以前主要靠种田和在明仕河里网箱养鱼为生,自从乡里开展河道整治,我们一家四口开始到景区上班,每人每月收入3000—5000元。”明仕村村民闭小珍说,作为“绿色福利”的共享者,“保护明仕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家的‘金山银山’”。

拆除网箱,退岸还河、退渔还库,全流域治理,全区都在行动。

明媚的春光下,灵川县青狮潭水库边,青山碧水、白鹭翩跹,闲适惬意。青狮潭水库因一座酷似狮子的青山而得名,是当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规划的国家级大型水库,总库容达6亿多立方米。

作为漓江的上游水库,青狮潭水质的好坏与漓江水质息息相关。曾经,青狮潭因为网箱养鱼、畜牧养殖等产业,水库及周边村庄都奇臭难闻。如今,经过清理整顿、引导转产,水库里的网箱早已不见踪影,产业也已“上岸”,村民们都住上了别墅一般的楼房。

明仕河和青狮潭水库的保护治理是广西全面推进区内跨市县联动治水护水的典型案例。为了从“治一段”到推动全流域整治,近年来,广西在小流域试点、上下游协调联动等方面加大努力,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

2020年9月,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四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桂林市本级、漓江流域流经的9个县(区)之间共同设立漓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建立“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双向补偿”机制;每年由自治区财政安排4000万元用于右江、漓江流域试点生态保护补偿奖励。另外,在第一轮合作到期后,继续支持百色与南宁、桂林及漓江流域所经的9个县(区)之间签订第二轮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健全右江、漓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机制。

在此之前的2019年6月,柳州市已牵头联合来宾、河池两市签订了柳江干流河道采砂规范管理工作机制。利剑一出,柳江干流非法采砂现象基本消失,该举措得到自治区河长制办公室的认可并向全区推广。梧州市也建立了本市各县区、各部门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并主动与相邻各市沟通,探索水利执法合作试点,先后与贺州、玉林、贵港等市签订水利执法合作协议,构建跨市河湖联合执法管护机制。

近5年来,广西颁布实施总河长令5个,累计清理整治了河湖“四乱”问题1万余个,清退非法占用岸线1262.57公里,清除非法养殖网箱2700多万平方米……广西还建成南流江、九洲江、钦江流域污染防治三维地理信息系统,采集各类污染源数据2.87万条,实现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协同联动,形成共管共治共享良好局面。

2022年7月16日,游客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圣堂湖景区乘竹筏游玩,乐享夏日清凉。高如金 摄

省区联治,筑牢生态屏障“治水坝”

跨流域共治、整体推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大工程。

梧州市是广西“东大门”,由北、西两面而来的桂江、浔江与西江在此交汇入粤。按照约定,广西交付给广东的地表水不能低于Ⅲ类水水质。

梧州市万秀区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山水相连。以前,“九龙治水”,各治一段,跨界执法一直是困扰两广的一个痛点和难点。

“过去,违法采砂船经常流窜作案,比如,他们在广西水域作案,执法人员发现后追击,他们便逃窜到下游广东水域。水域不像陆地,可设障碍物,水域跨界非常容易,而囿于管理权限,梧州市水利部门无法跨界打击。”梧州市水利局总工程师覃柱良道出了以前执法的无奈。

2003年,梧州市尝试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跨区域合作执法,共同应对和处置跨区域河道采砂案件。双方首次合作便取得良好效果。随着联合机制的成熟和完善,广东肇庆与广西梧州、贺州粤桂三市签订了《水利执法协作协议》,梧州与广东肇庆、茂名等市也签署多方合作协议。

玉林市陆川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发源于这里的九洲江,通过广东湛江市石角镇流入鹤地水库,最后注入北部湾。九洲江是下游广东省湛江市380万人口的“大水缸”,流域沿线,广西境内有10个乡镇近百万人口,沿江曾密布着2000多家养殖企业,年出栏生猪280多万头。那时,生猪养殖对九洲江造成了严重污染。

同饮一江水,两广一家亲。2014年8月,广西和广东两省区政府签署共同治理九洲江流域合作协议。2015—2017年,粤桂各出资3亿元治理九洲江广西段,广西清拆禁养区内养殖场5200余家,规模养殖场生态化改造521家,流域养殖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粤桂九洲江流域山角断面平均水质达到Ⅲ类。

“依法治水绘就生态画卷,九州江从无人敢下河恢复到水清岸绿的景象。”3月22日,玉林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黄永茂在该市“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主题宣传活动上介绍,“粤桂九州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案例”入选广西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2017年,《广西西江经济带水环境保护规划(2016—2030)》等系列规划正式实施,将珠江—西江流域万峰湖水库、龙岩滩水库、青狮潭水库、龟石水库纳入国家水污染防治江河湖泊专项中;对流域区域、上下游、左右岸和干支流以及城市乡村、水域陆地进行统筹,实现多部门流域保护治理规划的“多规合一”。

有了政策的指引,各地进一步找到跨省共治的突破口。

2020年9月,位于广西中北部的柳州市与贵州省黔东南州签订了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2021年5月,双方又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召开联席会议,就三江、融水、黎平、从江四县交界的柳江、平正河(英洞河)、宰戈河(杆洞河,贵州段称拥里河)、平寨河、大年河、水口河、大环江等及其支流的保护管理工作,签订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明确了河长制信息共享、河长联合巡河、联合执法协作、柳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事件协商处置等8项合作机制。

在广西还有一条重要的长江支流水系——湘江。湘江北去,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注入长江水系的洞庭湖。湘桂两省区共管水域主要是湘江和发源于桂林市资源县的资江两大干流。水域涉及两省区6市17个县(区)。

2020年8月,湖南省河长办与广西河长办签署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建立各项联合机制,并明确了在交界的市(州)、县(市、区)联合开展跨界河流水污染事件溯源侦查,联合打击跨界河流违法违规行为。如在交界附近一定范围内发现涉水违法违规行为,任何一方有权依法依规查办。

此外,广西还与云南省进行环境保护合作,建立健全了流域上下游跨区域环境联合交叉执法、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联合预警、定期会商和交叉检查等机制,实现流域共同保护、上下游共同治理。

跨境防治,建立自动化预警机制

归春河道中越界,浅水碧波好行云。

三月的归春河,犹如一位含蓄的少女,婉约而秀气。她发源于百色靖西市境内的鹅泉,向南流入越南,在崇左大新县又复流回中国,成为中越界河。在大新县硕龙镇跌落成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

目前,崇左市共有781条河流,其中有归春河(下雷河)、水口河、平而河、峒桂河等11条跨境河流。

如果说跨省区全流域治水难,那么跨境治水更是难上加难。

因跨境河流水资源防治具有涉外属性,一旦发生水环境污染问题,难以第一时间进行响应处置,并极易引发跨境影响。

“我们持续推进建设水生态系统自动监测站和水质在线自动监测预警系统,以全面及时掌握跨境河流水质动态,提升流域性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一旦有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崇左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盘光能说。

为及时掌握跨境河流水质动态,崇左市建立跨境河流自动化监控预警机制。境内共设有八角电站、平而关、德天断面等3个中—越跨国河流断面水质监测站,实现实时监测水温、pH值、溶解氧等14项常规理化指标。同时,在所有跨境河流均设立了四级河长体系,并配置53名跨境河长,全面负责跨境河流的管理保护工作。

针对跨境河流全面整合生态治理难题,有关专家提出,随着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广西跨境河流面临治理难度大、污染事件有所增加、污染源类型日益多样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有必要从治理理念、法律体系与资源支持,以及体制机制和管理者方面入手,构建广西跨境河流全面整合生态治理体系。

如今,广西区内各设区市、各县(市、区)之间,广西与周边各省之间乃至中越边境广西段,织成了一张庞大的水域治理网络,筑起了联防联控联治的“水坝”,奏响了全流域共治的最强音,八桂好水源清流净奔入江海永不停息。(记者 庾琳 陈明桂 管林华)

扫一扫,观看广西联动各方全流域治水更多内容。

■记者观察

一江碧水,既是承诺也蕴含深厚情谊

庾 琳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宋代词人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流传千古,令人无限遐想。一江碧水,润泽上下游。现代社会,共饮一江水的人们,除了有利益共同体关系和生态共识,也具有深厚的情感渊源。

全流域保护,上下游共治,不仅需要各地方因地制宜管好“责任田”,更需要各地区协同合作,下好“一盘棋”。

梧州市万秀区城东镇思扶村的界首自动水质监测站,是国家在广西设置的第一个“国控”监测站,位置正处于两广水面交界处,已肩负了20多年的水质监测重任。后来,广东在下游不远处,也设置了一个监测站,界首监测点便由“国控”改为“区控”。多年来,两省区水质监测数据各有依据,不曾有过纠纷,相交甚好。

“这20年来,我们移交给广东的监测断面水质,每年都达到Ⅲ类以上。”梧州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欧勇指着身旁的西江说。

按照约定,广西交付给下游的地表水不能低于Ⅲ类水水质。“但其实,这两年广西都是以I类水质交给广东。”梧州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

数据监测的背后,却是多年来广西与相邻四省联防联控联治、区内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齐心协力、责任同担、行动同步“共守一江清流、共享一方碧水”的艰辛付出。

如今,两广人民的全流域治水协同作战,已不仅体现在水上,还有岸上的“西水东输”。

在思扶村立有这样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同饮一江水,粤桂一家亲”,它是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街道赠送的。

原来,思扶村和江口街道大旺村是两广交界处相邻的两个村庄。因各种原因,大旺村一直用不上自来水。去年,万秀区和封开县两地推动人大代表跨区域合作,借助“粤桂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经过专题讨论,以及各相关政府部门、水务公司交流协商,最终形成了解决方案。今年年初,一根流淌着西江水的供水管从思扶村铺设到了大旺村。大旺村村民从此喝上了“放心水”。

一江碧水,不仅连着两广梦想,孕育了灿烂的岭南文化,更是书写着珠江—西江经济带亿吨黄金水道的传奇。从“西水东输”到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都诉说着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及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