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钦州市灵山县着力打造志愿服务“青”字号品牌

今年以来,钦州市灵山县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基层组织改革释放志愿效能、志愿服务反哺县域共青团改革为抓手,利用“2+5+N”工作机制,在“广西青空间”“青年之家”“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荔站”等“青”载体中,构建志愿服务工作社会化体系,全面提升共青团的“三力一度”,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带头攻坚克难、争当先锋,着力打造志愿服务“青”字号品牌。

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开展防溺水宣讲小课堂。

搭建双平台,发挥引领凝聚之“责”

该县围绕“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基本职责,通过社会资源整合、平台资源整合、部门资源整合等方式,充实志愿服务队伍,搭建“云上”“线下”双平台领域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新形态的转变,搭建志愿服务“新”载体。

“云上”广泛推广“桂志愿”“灵山青年”微信公众号及大学生官方QQ群等平台,建立涵盖项目发布、报名参与、在线反馈的线上动员平台,实现常态化发布项目、青年常态化参与,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云号手”,构建起稳定的“云上通道”。

今年以来,“云上”发布志愿服务相关信息100余条(篇),累计活跃人数约6万人次,“云上通道”切实成为志愿服务工作信息快速互通、工作高效运转的有力助手。在线下,成立以团县委为阵地的志愿服务指挥中心,关注重点人群、抓住重要节点,推动志愿服务精细化开展,搭建起党群关系“连心桥”。目前,该县共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志愿者协会等5个团属志愿服务队,储备志愿者672人,通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聚焦社区“一老一小”重点群体,积极动员专兼职团干部、离退休党员、返乡大学生等定期开展志愿结对上门服务,实现志愿服务“精准滴灌”。

联动多方优势,汇聚青春动能之“力”

该县通过联动“团干部+社区团员骨干+西部计划志愿者+返乡大学生+爱心人士”这五个方面优势,团结带领青年志愿者建功立业、奉献成才。由团县委牵头抓总,平陆运河(灵山段)沿线乡镇一齐发力,组建10支青年突击队共203名队员,深化拓展平陆运河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提升平陆运河的品牌影响力、社会认同度和青年参与感。围绕生态环保、疫情防控、大型赛会、应急救援等重点领域,组织千余名返乡大学生、爱心人士等青年志愿者奉献发力,用实际行动彰显“青”字号品牌。

同时,聚焦赋能基层治理,团委、社区团员骨干坚持发力,以社区、学校、“广西青空间”“青年之家”为主场景,统筹深化平安建设、民族团结、“三留守关爱行动”等青年志愿者重点项目。聚焦乡村振兴战略,22名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积极发力,扎根基层一线,在协力振兴、支教扶贫、实践育人等重要领域释放志愿服务能量。据统计,今年以来,灵山县共青团累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63场次,精准入户志愿活动28场次,服务15000余人次。

志愿者正在开展文明墙绘。

培养特色队伍,拓宽青春建功之“路”

灵山县共青团以区域志愿服务为载体,根据志愿者“专业化”“特色化”不同,创建以“团县委志愿服务队”为主体,衍生“大学生西部计划法治宣讲团”“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突击队”“防溺水宣讲团”“乡村振兴美术志愿服务队”等N支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队伍为补充的志愿服务队伍架构,形成一批常态化、长效化的志愿服务团队。

各团队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以服务基层、带动全局为目标,依托“团代表联络站”“广西青空间”“青年之家”等团属活动阵地以及各村(社区)活动室、儿童之家等阵地资源,统筹整合民政、司法、检察、妇联等各部门工作力量,组织开展辐射覆盖全县19个镇(街道)的志愿活动,形成了“党建引领、团委指导、志协参与、骨干发力”的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成为共青团引领灵山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的有效参与载体和参与路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