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年纪较长的河池市凤山县乔音乡久隆村村民来说,以前他们未曾想到,巴腊屯周边20多座山林由于在20世纪遭到三次毁灭性破坏,当地的“原住民”之一野生猕猴会完全消失。后来,令他们欣喜的是,因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一度销声匿迹的猕猴又回来了。在村民们的保护下,猕猴数量越来越多,村民们顺势开发生态旅游,让巴腊猴山变“金山”,村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巴腊乡村旅游区植被郁郁葱葱,生态环境优美。记者 覃铮 摄
11月22日,“新兴河池 绿动文旅——全国主流新媒体看河池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到巴腊猴山景区进行探访。“哈哈哈,它们好可爱啊!”走到喂猴场,让大家首先忍俊不禁的是,上百只大大小小的猕猴在景区主管韦述钧的指挥下,竟然像模像样地列队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未能上场的一些猕猴,或坐或蹲在附近的山林里,好奇地“围观”着来人。更让大家惊喜的是,壮硕的猴王也抛头露面。“它平时不怎么愿意下山,今天你们算是比较幸运地看到了王者尊容。”韦述钧打趣道。随着他抛撒出一把大米,广场上的猕猴群队形大乱,山上更多的猕猴也纷纷冲下山来,一起争相抢食。抢不到大米的猕猴,急得抓耳挠腮……它们可爱的举动,把采访团成员们逗乐个不停。大家纷纷拿起相机或手机拍照,或与猴子们开展亲密互动。“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人民网记者何宁感慨地说道。
11月22日,“新兴河池 绿动文旅——全国主流新媒体看河池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到巴腊猴山景区进行探访。“哈哈哈,它们好可爱啊!”走到喂猴场,让大家首先忍俊不禁的是,上百只大大小小的猕猴在景区主管韦述钧的指挥下,竟然像模像样地列队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未能上场的一些猕猴,或坐或蹲在附近的山林里,好奇地“围观”着来人。更让大家惊喜的是,壮硕的猴王也抛头露面。“它平时不怎么愿意下山,今天你们算是比较幸运地看到了王者尊容。”韦述钧打趣道。随着他抛撒出一把大米,广场上的猕猴群队形大乱,山上更多的猕猴也纷纷冲下山来,一起争相抢食。抢不到大米的猕猴,急得抓耳挠腮……它们可爱的举动,把采访团成员们逗乐个不停。大家纷纷拿起相机或手机拍照,或与猴子们开展亲密互动。“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人民网记者何宁感慨地说道。
群猴抢食。记者 谭晓林 摄
韦述钧介绍,1996年,在他舅爷、老党员罗起跃的带领下,当地群众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25000多亩山地重新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一度销声匿迹的猕猴又回来了,并在村民们的悉心照顾下,它们繁洐的数量从2001年的6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600多只。随着巴腊猴山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观光的游客也日益增多,村民们顺势开发生态旅游,逐步建成了一个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融合旅游与猴文化元素,集养生、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
猴王下山。记者 覃铮 摄
“我们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先后完成了从‘人养猴’到‘猴养猴’再到‘猴养人’的转变。”韦述钧说,“以前,村民们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积极照顾已‘回老家’的猕猴,给它们投喂玉米、大米。后来,前来观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通过收取点费用来购买投喂食物,基本能够实现‘猴养猴’。近两年,巴腊猴山景区的门票收入年均超100万元,已经可以让‘猴养人’了。”
媒体记者观赏猴趣。记者 覃铮 摄
2017年以来,凤山县先后投入约1100多万元完成巴腊乡村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该旅游区内上下山车行道改造、上山游步道、观景平台、旅游厕所、停车场、观景长廊、儿童游乐场等均完成建设。同时,巴腊乡村旅游区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辐射至整个久隆村集体,每年可为该村集体实现稳定创收10万元以上。景区为带动当地脱贫户增收,特设置创业就业铺位,脱贫户可自主经营自家土特产品、特色小吃等,每逢游客爆满的节假日,有的家庭日经营收入可达1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