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图片频道 > 高清图集 > 正文 |
平陆运河风物志㊱丨天外瑶台承露塔 |
2025年07月20日 08:33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范钰铭 |
|
新闻眼世纪工程平陆运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有人说,它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也有人说,它是一条民俗之河、风物之河。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景观、素朴的乡土人情,赋予平陆运河别样的人文气质。广西云-广西日报推出“平陆运河风物志”系列报道,让您在品读中,邂逅一方古迹、寻味一道美食、感悟一种心境、捕捉一段流光,了解平陆运河的前世今生,触摸强劲的时代脉动。 西湖之畔,雷峰塔因白蛇传说而名动千古;郁江之滨,承露塔以镇水佳话而流传百年。这座横州唯一的古塔,虽不及雷峰塔闻名,却在当地百姓心中分量千钧。 七月的暑气裹着热浪,在横州市峦城镇的村巷穿行。举目远眺,高村金龟岭上,一座青色古塔如定海神针,拔地擎天。葫芦形的宝顶像是从天外坠落的星辰,与云间琼树遥相呼应。 记者 周军 庾琳 摄制
古色古香的承露塔。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周军 摄 “那就是承露塔,意为‘承天甘露’,承天外之灵造福于百民。当地人又称之为高村塔。”峦城镇党委宣传委员甘塔介绍。 古人为何建塔于此? 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此地属永淳县,郁江在此“蜿蜒如游蛇逆水”,县城连年遭洪水侵袭,田舍尽毁。县令童时明便顺民意,建五层宝塔以“镇水口”,盼能平息水患。 至清同治年间(公元1873年),时逢兵乱,民间传“金龟动,乱哄哄”之谣。县令蒋愈亮率百姓将塔迁至金龟岭,重建七层高塔于“龟背”,祈“镇龟保安宁”。 这“镇龟锁蛇”的传说,让古塔始终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如今,它不仅是“广西十大古塔”之一,更与南宁青山塔、武鸣文江塔构成“三塔鼎立”之势,静静守望郁江。 行至塔下,古朴身姿愈发清晰。 塔门东向郁江,两侧花岗岩上,童时明题的楹联苍劲有力:“天外瑶台承玉露,云间琼树起金鳌”,横批“天南福地”,道尽古人寄望。 这是一座密檐式砖塔,七层八面,每层檐下,灰塑与卷草龙纹灵动蜿蜒;每面圆窗与拱券门洞,恰似塔身睁开的眼睛,邀人探看云外的风光。 “塔高39米,周长29米,占地面积101平方米。”甘塔引着记者登塔。 塔内幽暗闷热,登至二层,便入夹墙阶梯,螺旋而上,越行越窄,最窄处仅容一人半侧身通过。手机微光中,登塔如穿行时光甬道,每一步都像踏在历史褶皱里。 登至七层拱门远眺,豁然开朗,郁江与天际浑然相接,舟船驶过,江面涟漪似时光晕染画卷。 夕阳西下时,江面浮金、云霞漫卷,水中塔影荡漾,宛如悬笔于黄昏中书写江天。难怪前人将此景称为“城西夕照”,列永淳八景之首。 明清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登塔骋怀,题诗塔壁,可惜岁月沧桑,大多已湮灭难寻。唯有杨怀震《游承露塔即景七律四章》可查证:“凌虚碧涌玉玲珑,绝顶登临眼界空。四壁山光环水外,一天星象聚窗中……”这位永淳那宁村进士,恰在承露塔重建落成之年金榜题名,写下《重修承露塔碑序》。 横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韦斯步对碑序的译文,重现当年杨怀震登塔远眺之情景: 北望,宾阳境内的白花山、镇龙山于云雾间若隐若现;南观,灵山诸峰云海连绵,似众星拱卫;西顾南宁府城,遥想宋代狄青等六位名臣留下的恩泽,恰似郁江之水源远流长;东瞰横州乌蛮滩,仿佛仍见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楼船战舰,正破浪前行的雄姿……不禁感慨:站得越高,思虑越远;望得越阔,目标越近。 光阴流转,时代更迭。1986年,峦城人民将革命烈士纪念碑从狮子岭迁移至承露塔一侧,与古塔相伴,便于后人追思。几十年来,每年都有大批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自发前来祭扫,在塔影碑前鞠躬默哀,红色基因与历史文脉在此交融。 塔碑相望,静默无言,却共同诉说着守护的传奇。虽缘由各异,时空不同,但护佑民生安宁之心,古今辉映。 如今,承露塔已纳入郁江历史文化百里长廊重要胜迹,经数次修缮愈发古朴庄重。“未来,峦城镇还将扩建承露塔公园,重点打造高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这片土地成为集教育、宜居、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圣地。”甘塔眼中满是期待。 此段郁江为平塘江口上游。为配合平陆运河5000吨级船舶通航,打通高铁站与六景工业园区的新动脉,现有峦城大桥将拆除,而承露塔不远处,全长4998米的G324新峦城大桥即将崛起。 塔影依旧,江声不改。从明万历年的“镇水锁蛇”,到清同治年的安民之思;从烈士碑前的红色传承,到未来大桥的通衢之梦,这座“天外瑶台”始终矗立,见证着郁江两岸的守护与变迁,更凝望着平陆运河带来的“通江达海”新篇。
报纸版面截图。 总策划:刘昆 陈仕平 总统筹:文彩云 统筹:陈丹平 刘斌 骆怡 记者:庾琳 梁菡 实习生 李淑珺 通讯员:陈寿欢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