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给老艺术家黄婉秋的回信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认真学习领悟回信精神,砥砺初心使命,坚持服务人民,勇攀文艺高峰,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力量。
深耕八桂芳华,以精品奉献人民
总书记在回信中说,电影《刘三姐》家喻户晓,让无数观众领略到了“刘三姐歌谣”文化的魅力。电影《刘三姐》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根植于广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我区文艺工作者表示,要继续把“刘三姐”文化传承好,把中华文化弘扬好、发展好,歌唱广西、歌唱祖国、歌唱人民、歌唱新时代。
诞生于1958年的彩调剧《刘三姐》通过地方戏曲形式展现广西山歌文化、体现壮乡人民的精气神;1961年,黄婉秋主演的电影《刘三姐》在东南亚与世界华人圈引发轰动;2004年《印象·刘三姐》开创山水实景演出先河……60多年来,一代代广西文艺工作者以多种艺术形式不断丰富刘三姐文化的内涵。今年6月,由广西戏剧院排演的彩调剧《刘三姐》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总书记的回信对新时代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文艺工作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只有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将民族文化传承好、传播好,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广西戏剧家协会主席龙倩表示,广西戏剧工作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壮乡特色鲜明、有温度、接地气的舞台艺术作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和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广西文艺领军人物和后备人才,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上彰显新担当,不负总书记的关怀厚爱。
剧作家、导演龙杰锋说:“我小学开始参演《刘三姐》,后来参与编导彩调剧《刘三姐》,刘三姐的精神鼓励我走了一辈子的艺术道路。‘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刘三姐的歌声,犹如一江春水流淌在壮乡的每一寸土地,滋润着壮乡每一个人的心田,激励人们勇敢追求理想,任凭弯多滩险也一往无前。”
在柳州,“刘三姐大舞台·周周演”每年参演的社区文艺表演团队达200多支,观众近30万人次。这个群众做主角的文化惠民项目,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群众生活,弘扬时代新风,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广西文化界在刘三姐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创作与创新方面持续推进,一代代文艺工作者植根壮乡民族文化沃土,努力创造民族文艺精品力作,塑造优秀民族文化品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而不懈努力着。”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黄伟林说。
牢记初心使命,与时代同频共振
在喜迎建党百年之际,“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届广西剧展盛大开幕。从5月中旬至10月上旬,65台优秀剧目异彩纷呈,参展演员充满昂扬动力——
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青年演员伍思亭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文,讲述一方故事。我们要学习老一辈艺术家孜孜不倦扎根艺术、扎根人民的精神,努力成为真善美的传播者与引领者,做好传帮带,让戏曲艺术代代相传,民族文化永放光芒。”
广西是一片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如何从百年党史中捕捉新的切入点和故事源?话剧《我父亲的革命生涯》编导、主演杨建伟说:“我们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带着对红色历史的敬畏之心,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以‘出精品、攀高峰’的精神打造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作品。”
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主演陈慧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刘三姐,我要把刘三姐文化的精神品质和艺术魅力发扬和传承下去,让来自壮乡的声音传递到更广阔的天地。”
坚定文化自信,扬优秀民族文化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的光辉照耀下,广西文艺工作者在民族文化沃土中辛勤耕耘。
“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在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指引和激励下,广西文艺工作者以澎湃的激情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现实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深刻而生动地记录了我们这个伟大时代铿锵前行的步伐和历史性成就。”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容本镇说。
广西群众艺术馆馆长覃广周说,我们要积极推动文化旅游服务供给在解决“有没有、够不够”的基础上向解决“好不好、精不精”提升,围绕庆祝建党百年主题,精心策划开展地方民族特色浓郁、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刘三姐那充满民族民间智慧的‘中国好声音’飘扬了半个多世纪,弘扬以刘三姐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讲好这一源于壮乡广西的经典中国故事,对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品牌,加快文化旅游强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参与创建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的基层文艺工作者谢中国难掩激动之情。
“天琴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正在组建天琴梦团队,通过校园培训,社区表演、文化下乡等形式,推动民族艺术发展。”崇左市龙州县壮族天琴传承人秦华北说,龙州县是红八军故乡,作为边境线上的民间艺人,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记者 秦雯 张天韵 赵娟 巫美桥红 覃伟立 通讯员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