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深度调查 唯真唯实|北海市铁山港区:向海要动能 产业乘风起

新闻眼今年是北海被列为全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40周年,也是铁山港区建区30周年。4月19日,广西日报以新闻“1+1”的形式,在头版和八桂视点版重磅推出《铁山港区为何能连续两年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向海要动能 产业乘风起》报道,敬请关注。

广西日报头版稿件

北海:壮大新能源材料产业

4月18日,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和北海市共同主办的2024新能源材料(北海)大会在北海举办,全国新能源材料行业近百家企业、2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研究探索新能源材料高质量发展及实现“双碳”目标的新路径。会议期间,嘉宾还到产业主要聚集地——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进行实地考察,为工业区发展壮大新能源材料产业出谋划策。

近年来,北海市向“新”而行,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该市将聚焦新能源材料领域,应用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开辟新赛道,推动风电、光伏、储能材料产业发展壮大、聚链成群。

推动绿色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基础化工原料生产能力,提高地区芳烃、烯烃供应保障能力,延伸打造聚烯烃、聚酯、树脂、可降解塑料、专业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等绿色化工产业。

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顺应储能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三元正极前驱体材料、中高镍三元正极、富锂锰基正极、软碳和硬碳负极、硅基负极、电解液、新型锂盐等锂电池关键材料产业。谋划推动钠电层状氧化物正极、固态电解质等新型电池材料产业发展。

推动硅基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该市探明的高品质石英砂矿储量超24亿吨,目前已引进信义玻璃、一道等光伏材料龙头企业,硅基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发展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碳化硅、人造钻石和有机硅单体及下游硅烷、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等产业。

推动海上风电与氢能产业协同发展。北海规划有20吉瓦的深远海风力发电容量,目前已在铁山港(临海)工业区成功引进华电蓝水、金风科技、中车等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记者/吴丽萍 覃鸿图)


广西日报八桂视点版专题报道。

铁山港为何能连续两年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

——向海要动能 产业乘风起

调研主题:如何打造临港产业,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调研关键词:港口 工业 向海经济 重大项目

调研时间:2024年4月上旬

调研地点:北海市铁山港区

视点提要

春来潮涌,扬帆奋发。

今年是北海被列为全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40周年,也是铁山港区建区30周年。作为向海经济首倡地,铁山港区笃定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发展战略,依托港口区位优势,聚力发展临港产业,以抓招商延链补链强链,以“干就干最好”“能快就不要慢”的精气神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投产,推动向海经济蓬勃发展。

2023年,铁山港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29.88亿元。铁山港(临海)工业区被自治区认定为首批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以高出第二名近10分的成绩再次获得自治区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第一名。

在繁忙的铁山港公用码头,场桥进行集装箱作业。

强龙头聚集群 绿色化工产业最具规模

4月16日,记者走进信义玻璃北海基地,只见汽车玻璃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经过4道主要工序后,一片片汽车玻璃下线。仓库里,一箱箱用木箱打包的产品正在装车发货。

“汽车玻璃生产车间年产300万片汽车前挡风夹层玻璃,基本上都是出口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我们有16条生产线,一天生产约8000片汽车玻璃,基本都是出口东南亚。”信义玻璃总经理杨矿介绍,除了汽车玻璃,北海基地还生产浮法玻璃、光伏玻璃。

信义玻璃是铁山港区引进的首家高端玻璃生产企业,于2019年投产。近年来,北海已引进多个百亿元光伏材料产业重大项目,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同时,铁山港区推动光伏组件项目取得新突破。位于该区的北海一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于2023年5月开始投产,当年年底就实现产值30.6亿元。记者在该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光伏玻璃经过加工后,一张张电池片串焊排列,并覆盖光伏玻璃,经过层压机高温融合冷却,生产出一片片用于发电的光伏组件。

“我们部分光伏玻璃从信义玻璃公司购买,无疑降低了很多物流成本。”公司行政专员韦佶汐告诉记者,产业集聚效应让公司发展受益。

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铁山港区发展形成绿色化工、金属新材料、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高端造纸、新能源五大主导产业,并正在打造海工装备新产业。其中,绿色化工产业最具规模,已形成以北海炼化为龙头,集聚广西川化、和源石化、中航化等国内知名化工全产业链项目17个,2023年实现产值525.4亿元。

“铁山港区发展遇到几个关键节点,其中之一是2017年开始大力发展向海经济。”铁山港区委主要领导介绍,该区在聚焦服务倾力助企纾困、壮大临港产业集群、提速重大项目建设、靶向发力精准招商等方面下功夫,工业经济发展夯实了根基、实现了跨越、积蓄了动能。

2017—2023年,铁山港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9%,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25%。2022—2023年,铁山港区连续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

北港新材料公司依托港口优势,与海内外做生意。图为出产的不锈钢产品。

建港口修铁路 融入国家战略大局

近日,铁山港公用码头新增的4台门机成功将一批靠岸的镍矿卸货。码头新增一批现代化设备,让临港企业获得更好的物流服务。

这批货物是北港新材料公司从海外进口的生产原材料,该公司是一家不锈钢全流程生产企业,也是广西工业龙头企业,每年要从印尼、菲律宾、南非等国家进口500万吨左右的镍矿、高碳铬铁、镍铁等,港口物流需求量大。

“我们最近的厂区距离码头不到1公里。”北港新材料公司企业管理部副部长梁森告诉记者,凭借着“原材料一上岸就能直接进车间生产”的优势,公司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铁山港区的港口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打造向海经济,核心在港。铁山港区按照“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推进现代化港口建设,完善港口配套服务功能。2017年以来,北海码头新增26台门机、4台岸桥、16台场桥、装船机1台。

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得益于通畅的陆海通道。铁山港区持续完善进港道路设施,有效打通路港联动渠道,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港实现路港电气化直通。中石化铁路专线、1至4号泊位进港铁路专线建成通车,海铁联运日益繁荣。玉林至铁山港铁路、铁山港进港专用线成为广西首条铁路与港口电气化直通的组合线路,每趟列车最高可压缩25%的运输时间。

路港通畅,则商贸繁荣。铁山港公用码头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17年1855.55万吨增至2023年3425.75万吨,增长84.62%;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16.07万标箱增至74.54万标箱,增长363.84%。2023年全年铁路发运量约619万吨。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物流企业发展迅猛,总数已有200多家。玻璃、钢材、纸板、天然气等货物外运源源不断,陆域物流网日益密集。

向海对外开放,连接内陆市场,铁山港区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能力越发增强,企业从中受益。

今年3月,北港新材料公司生产的500吨不锈钢冷轧卷,首次采用台架式卷钢专用集装箱班列运输,这是该公司拿下西北区域市场的首笔订单,产品销往西安。“我们闯市场、抢订单、忙生产、赶进度,拼出今年首季的开门红,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7.9%。”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信义玻璃公司生产浮法玻璃、汽车玻璃、光伏玻璃等,其中汽车玻璃主要出口东南亚市场。本文图片均由记者 覃鸿图/摄

添设施夯基础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近年来,铁山港(临海)工业区持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园区在用电、用气、用水等方面水平显著提升,促进了一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2023年,铁山港区服务推进总投资3956亿元的67个重大项目,其中自治区统筹项目50个、“双百双新”项目23个,重大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产业发展气势如虹。

重大项目多,必然对园区服务企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记者走访园区期间,一些企业反映,园区基础建设距离现代产业园尚有差距,存在园区排水难、产城融合较为滞后等问题。

借着自治区大力推进产业园区改革之风,铁山港区已谋划加大补齐园区短板建设。其中,自治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A5深海排放管工程项目正在施工,建成投运后将解决园区污水处理达标后的最终排放难题,同时也充分利用海洋的环境容量,更好地保护陆域水环境及近岸海域的水环境质量,将成为北海市向海图强、打造向海经济的重要支撑工程。

此外,由于航线设置问题,一些企业的货物需要绕道钦州港出海,这给相关企业带来不便。为此,北海港于2023年10月开始试运行至广东东莞、南沙的内贸集装箱直航航线,这也是北海开通的首条直航珠三角内贸集装箱航线。该航线的开通大幅缩短北海至珠三角地区海运时间,由原来的7—12天缩短至7天以内,运输费用直接下降700元/柜。“我们将继续跟进临港企业的需求,积极组织货源,开通更多的直达航线,不断解决企业关心的航线和物流成本问题。”北部湾港北海码头相关负责人表示。

抓招商优服务 企业有诉即应即办

4月16日,记者在信义玻璃公司办公大楼前面看到,公司员工正按照交警设立的路线进行摩托车、三轮车技能训练,为考证做准备。

铁山港区各部门服务企业涉及方方面面的情景,让信义玻璃副总经理易军平印象深刻。“我们是铁山港区进驻的第一家大型民营企业,2018年签合同拿地后,铁山港区安排专人带我们到市里办手续,项目审批很快。随后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次年就投产运营。”几年过去,他对铁山港区当年的贴心服务仍记忆犹新。

在铁山港区,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川化硫酸钾项目负责人2019年2月26日考察,40天进场开工,次年项目投产盈利;总投资228亿元的广西太阳纸业“35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得益于铁山港区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工作,其白卡纸车间从2020年12月动工,仅耗时12个月就投产,创高速白卡纸机全球最快项目执行纪录……

铁山港区委副书记、区长莫华福介绍,该区紧抓自治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契机,聚焦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铁山港区开展壮大实体经济调研服务行动,四家班子领导深入一线解决企业问题,建立有诉必应、接诉即办的问题响应处置服务平台,点对点上门服务,共服务重大项目、规模以上企业、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8600多家,解决问题500多个;面对面解决企业诉求,通过“企业家日”活动和“政金企”对接会精准落实助企纾困政策,让企业反映问题能找到门、解决问题能找到主。

同时,铁山港区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压缩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该区以大帮办中心为依托,构建从项目洽谈、签约、开工建设直至投产及生产经营全周期的服务体系。工业区企业服务大厅一站式推动帮办代办服务下沉前移,所有税费事项最多跑一次。“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拓展,2023年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的全程网上可办率100%,企业开办从网上办延伸到掌上办,2023年铁山港区掌上办照数量排名自治区第三。

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优质企业纷至沓来。2017—2023年,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累计签约项目152个,累计投资总额6297.18亿元。

铁山港区委主要领导表示,今年是北海被列为全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40周年,也是铁山港区建区30周年,该区全面推进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强总量,夯实稳的基础,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830亿元。


行思八桂

乘势而上做好向海经济大文章

莫华福

铁山港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优渥的港口资源,向海优势突出、向海潜力巨大、蔚蓝梦想美好可期。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铁山港,作出打造好向海经济重要指示;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再次作出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指示。7年来,铁山港区牢记嘱托,坚决扛起向海经济首倡地使命任务,努力打造并形成以绿色化工、金属新材料等五大产业为主导的临港工业体系,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330.8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54.55亿元,工业总产值从913.06亿元增长至1732.52亿元,向海经济呈现基础稳、质量高、活力强、后劲足的良好态势。2022年至2023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铁山港(临海)工业园区被自治区认定为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

奋进新征程,铁山港将继续落实自治区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计划,深入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奋力做好向海经济大文章。

提升港口建设水平。港口建设是发展向海经济的基础性工程,港口兴则经济兴。加快港口公共设施升级,大力推进北暮作业区7—10号泊位、5万吨级化工码头、20万吨级航道等19个港航项目建设,切实优化港口发展环境。加强智慧港口建设,高标准建设北暮作业区南4—5号泊位,提高码头装卸设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装卸效率和生产能力。加强港口业务与临港工业联动发展,努力实现至2025年,港口总吞吐量年平均增速10%、集装箱年平均增速19.6%的发展目标,以大码头、大港口引来大项目、大企业。

发展壮大临港产业。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向海发展的重要支撑。铁山港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布局,通过推动产业链建立、延长、补齐、强化,发展壮大五大产业集群,建成产业链完整的西南地区石油化工基地、新材料能源基地、林浆纸一体化基地、玻璃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石化、造纸、玻璃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前瞻谋划氢能、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以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为着力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和发展,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动机制,优化项目帮办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更好服务企业发展、项目落地,吸引更多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促进链条延伸、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开放是发展向海经济的鲜明要求,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开放。深入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抢抓RCEP机遇,充分发挥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桥头堡作用,拓展与东盟地区合作,依托与东盟地区造纸、光伏产品等产业互补优势,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积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做活“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发挥铁山港区处于“东融”“南向”战略连接点区位优势,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贸易、国际物流、金融等领域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紧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契机,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探索优化多式联运,提升互联互通便利度,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奋楫扬帆再启程,逐梦蔚蓝谱新篇。铁山港将紧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向海经济跑出加速度,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力量。(作者系铁山港区委副书记、区长)

铁山港区企业生产和重大项目建设视频。周芳如 摄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